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咬字与吐字 - 音乐学 -
1.清晰的语言是塑造声乐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之一,离开语言,声乐也就没有意义了。那些震撼人心和充满艺术魅力的歌曲,无不是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完美的歌唱技巧与感人的歌词内容再加上清晰的咬字与吐字相结合而获得成功的。
2.歌唱离不开语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声韵音素;不同的声韵音素产生不同的乐素;不同的乐素形象产生不同的唱腔;不同的唱腔形成不同的流派或唱法。
3.在已见过的声乐著述和译本里,大多不分唱法把吐字和咬字混为一谈,直接称“咬字吐字”。一般而言,用唇、齿、舌的动作把音送出为吐,上下牙关开脱为咬。美声唱法应分得更明确,即现代美声中的元音在辅音的帮助下通过唇、齿、舌在面罩形成;传统美声中的元音在辅音的帮助下通过唇、齿、舌吸送进咽腔形成。
4.美声唱法之所以起源于意大利,主要在于其多用元音结尾的语言。“美声是元音的艺术”,这一论点在声乐界一向没有争议。但是如果不用意大利语唱美声,就很难唱出真正美声的感觉和味道。“母音的纯净性就是发声的正确性”,这是贝吉大师的名言,也是意大利语母音结尾特征的字正腔圆。
5.法文的“弹舌音”是运用小舌头,意大利文的“弹舌音”是运用舌尖,因此中国人学意大利语一般没大困难。英语,特别是美国英语,不是美声唱法训练的合适语言,因为辅音和“R”化音太多,元音又多靠前。用法语容易产生鼻音,用俄语和中文若唱在咽腔容易产生喉音。
6.欧洲的语言是由元音和辅音(又称母音和子音)构成,汉语称声母和韵母。在传统美声唱法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多在口腔后部形成,即咬在咽腔或称内口里。在现代美声唱法中,可把元音带着辅音直接用气息推送向前,挂靠在面罩上。两种唱法中的辅音都必须一带而过,不能在口中拼音。
7.要解决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位置不统一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你选择的是什么唱法,是现代美声唱法,还是传统美声唱法。在一首歌里,咬字位置不可前后上下变换,所有的字都要努力咬在或靠在同一个位置上。
8.学唱都是先通过母音进行腔体训练的。在唱一首歌之前要逐字进行分析,要预先明确要咬什么音和咬在哪里,比如“天边”拼音为tianbian,看起来字腹是a,其实字腹是e。把字咬住就是在字腹上把声门闭紧。
9.用中文唱美声时,由于辅音多,每个辅音发音时,舌头前部必须有着力点,特别是在发舌尖字时。而
用意大利语演唱,通常要求把舌头平放在口腔里就可以了。只要丢不掉中文的辅音,就难免会唱出中国味道的美声,所以为使美声味更足,还要尽量缩短辅音的时值,辅音要一带而过,元音要一直在流动。
10.歌唱中每个中国字如何咬和吐,轻重如何把握,字声结合在前位还是后位,上下开合多大,横式口型好还是竖式好等等,这些都要根据作品要求认真调试。所以,沈湘大师曾提倡:“美声唱法要学习民族和戏曲歌唱方法的咬字,特别是北京的单弦和京韵大鼓。”
11.汉字有字头、字腹、字尾之分。韵母又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发音时各有其要领,美声唱法应注意学习区分,但不可分得太清,否则就真会带有民歌和京韵大鼓的味道了。
12.字头即字的起音,由声母或声母加韵头构成,要唱得、吐得轻巧灵活,既要清又要松,点到之后即往字腹过渡。现代美声起音要在面罩的高位置,犹如从额头飞;。传统美声起音在咽腔,犹如蜻蜓点水,一蹴而就。
13.字头吐字的力量要适中,太重会阻断气流,使口腔紧张;太弱,会使字腹失去了字头引力的惯性,也会造成声音不统一。在字头吐出之后,字腹应立刻唱出,并保持这个字的单一韵母的发声状态或口型不变,无论拍子多长,只要音高不变,口型状态就不能改变,否则音位就变了。
14.咬字是延长字腹的过程,也是声门调节闭紧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在腔体逐渐缩小的同时会产生气息压缩,这种气息与腔体的对抗力量就是歌唱的动力,这种动力能够保证字腹高功效的延长并可以省力地运腔。若声门调节不好,闭不紧,大量的气息在没转化为声音之前就无功跑掉了,结果字咬不住,腔也运不动。
15.美声歌唱要有低声区a,中声区o和高声区u三种基本口型,当然这要因人而异。在这基础上还要有其它元音的口型变化,也可叫元音口型。基本口型是为使声音更畅通,共鸣更丰满,元音口型是为使元音更准确清楚。
16.说话一般只需吐字,不需要咬字,但歌唱时咬字必不可少。说话时辅音和元音一般不分,元音也不需要延长,但歌唱时则必须分开,而且元音还难免要特别延长。能否有歌唱状态,有好的声音,首先在于如何使元音咬到位并正确延长,一切歌唱技巧和方法都围绕元音(字腹)如何延长。
17.不论单元音的鼻韵母还是双元音的鼻韵母,都要延长并唱响骨干元音。在运腔时,要想着归韵的音响效果,但却不要过早归韵,否则,就会出现难听的鼻音音色。要归得短促、自然,瞬间完成鼻韵母归韵。如:长江、海空。
18.字尾即韵尾,指字的收音,收不好会把“江”唱成“家”,把“长”唱成“茶”,收得太轻,会不知所云,收得太重、太清、太长会失去高位置,破坏字和声的统一。字一定要收送到高位置。
19.前响双元音韵母有4个ai,ei,ao,ou。第一个音是骨干音,要发得响亮、重长,后面的音短而轻,要模糊,音值不固定。如:海、爱,两音过渡时要滑动自然;后响双元音有5个ia,ie,ua,uo,ue。第一个音要轻、短,第二个骨干音要响亮、重、长。如:“花”h-u-a,[a]要重、长、响;中响三合元音有4个iao,iou,uai,uei。中间的元音要清晰、响亮、延长时值,前后元音要短、轻。在交待韵头、韵腹、韵尾的过程中,要过渡自然、不留痕迹。如:悠悠,遥遥,巍巍。
20.美声着重唱元音,唱字腹,民族着重唱字头、字尾。美声的歌唱声音表现和音色共鸣的完美体现,全靠元音的音乐化和歌唱化。
21.元音是语言中的有声部分,它是字的灵魂,它使声音具有很集中的力量。传统美声元音纯美的要领是:把一个纯元音深深地吸放在打开的咽腔里,不要让它扭曲和变形。现代美声元音纯美的要领是:把一个纯元音实在地用气息推靠在打开的鼻咽腔里,让它竖起来,决不可掉下来。
22.每一个元音在发声时,形态一般要相对稳定,但好的美声歌唱家能在这个元音乐句结束时略做变形,把这个元音的尾音开放地送出去。
23.没位置、没气息的咬字是白的,要用高位置、低气息支持元音。若要延长元音又使其不变形,就必须保持咽腔、口腔等形态的稳定,再加以不断的气息支持。
24.一个不受辅音阻碍,不让喉咙感到紧张又能坐在气上并始终在共鸣腔内“回荡”的元音,才会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元音[e]使声音具有很集中的力量,而[a:]却最难唱,若[a:]音在各个音区都能站住,那么发声的主要技巧困难就全都克服了。
25.为使元音相对统一,《语言与歌唱》一书的作者总结出一个规律:横字竖咬,竖字横咬;前韵母后咬,后韵母前咬;宽韵母窄咬,窄韵母宽咬。美声唱法无论如何都要咬在咽腔或面罩里。否则,就不是美声了。
26.只有保持元音形成位置和共鸣位置的一致,才能保持声音整体的统一、连贯和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嘴的前半部分,使吐字积极灵活。元音是形象,共鸣是身躯,泛音是色彩,节奏是心律。
27.元音有“明”和“暗”的音色之分。[a]、[e]、[i]较开、较亮,[o]和[u]则较往后、较暗。但美声唱法要求每个元音的明暗度都要相对统一,字与字之间的转换要进行得非常圆润,天衣无缝,决不可让辅音尖亮而影响元音的质感。正确的元音发音位置在声带振动时,不仅不会损害音质,反而还可以美化音质。
2.歌唱离不开语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声韵音素;不同的声韵音素产生不同的乐素;不同的乐素形象产生不同的唱腔;不同的唱腔形成不同的流派或唱法。
3.在已见过的声乐著述和译本里,大多不分唱法把吐字和咬字混为一谈,直接称“咬字吐字”。一般而言,用唇、齿、舌的动作把音送出为吐,上下牙关开脱为咬。美声唱法应分得更明确,即现代美声中的元音在辅音的帮助下通过唇、齿、舌在面罩形成;传统美声中的元音在辅音的帮助下通过唇、齿、舌吸送进咽腔形成。
4.美声唱法之所以起源于意大利,主要在于其多用元音结尾的语言。“美声是元音的艺术”,这一论点在声乐界一向没有争议。但是如果不用意大利语唱美声,就很难唱出真正美声的感觉和味道。“母音的纯净性就是发声的正确性”,这是贝吉大师的名言,也是意大利语母音结尾特征的字正腔圆。
5.法文的“弹舌音”是运用小舌头,意大利文的“弹舌音”是运用舌尖,因此中国人学意大利语一般没大困难。英语,特别是美国英语,不是美声唱法训练的合适语言,因为辅音和“R”化音太多,元音又多靠前。用法语容易产生鼻音,用俄语和中文若唱在咽腔容易产生喉音。
6.欧洲的语言是由元音和辅音(又称母音和子音)构成,汉语称声母和韵母。在传统美声唱法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多在口腔后部形成,即咬在咽腔或称内口里。在现代美声唱法中,可把元音带着辅音直接用气息推送向前,挂靠在面罩上。两种唱法中的辅音都必须一带而过,不能在口中拼音。
7.要解决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位置不统一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你选择的是什么唱法,是现代美声唱法,还是传统美声唱法。在一首歌里,咬字位置不可前后上下变换,所有的字都要努力咬在或靠在同一个位置上。
8.学唱都是先通过母音进行腔体训练的。在唱一首歌之前要逐字进行分析,要预先明确要咬什么音和咬在哪里,比如“天边”拼音为tianbian,看起来字腹是a,其实字腹是e。把字咬住就是在字腹上把声门闭紧。
9.用中文唱美声时,由于辅音多,每个辅音发音时,舌头前部必须有着力点,特别是在发舌尖字时。而
用意大利语演唱,通常要求把舌头平放在口腔里就可以了。只要丢不掉中文的辅音,就难免会唱出中国味道的美声,所以为使美声味更足,还要尽量缩短辅音的时值,辅音要一带而过,元音要一直在流动。
10.歌唱中每个中国字如何咬和吐,轻重如何把握,字声结合在前位还是后位,上下开合多大,横式口型好还是竖式好等等,这些都要根据作品要求认真调试。所以,沈湘大师曾提倡:“美声唱法要学习民族和戏曲歌唱方法的咬字,特别是北京的单弦和京韵大鼓。”
11.汉字有字头、字腹、字尾之分。韵母又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发音时各有其要领,美声唱法应注意学习区分,但不可分得太清,否则就真会带有民歌和京韵大鼓的味道了。
12.字头即字的起音,由声母或声母加韵头构成,要唱得、吐得轻巧灵活,既要清又要松,点到之后即往字腹过渡。现代美声起音要在面罩的高位置,犹如从额头飞;。传统美声起音在咽腔,犹如蜻蜓点水,一蹴而就。
13.字头吐字的力量要适中,太重会阻断气流,使口腔紧张;太弱,会使字腹失去了字头引力的惯性,也会造成声音不统一。在字头吐出之后,字腹应立刻唱出,并保持这个字的单一韵母的发声状态或口型不变,无论拍子多长,只要音高不变,口型状态就不能改变,否则音位就变了。
14.咬字是延长字腹的过程,也是声门调节闭紧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在腔体逐渐缩小的同时会产生气息压缩,这种气息与腔体的对抗力量就是歌唱的动力,这种动力能够保证字腹高功效的延长并可以省力地运腔。若声门调节不好,闭不紧,大量的气息在没转化为声音之前就无功跑掉了,结果字咬不住,腔也运不动。
15.美声歌唱要有低声区a,中声区o和高声区u三种基本口型,当然这要因人而异。在这基础上还要有其它元音的口型变化,也可叫元音口型。基本口型是为使声音更畅通,共鸣更丰满,元音口型是为使元音更准确清楚。
16.说话一般只需吐字,不需要咬字,但歌唱时咬字必不可少。说话时辅音和元音一般不分,元音也不需要延长,但歌唱时则必须分开,而且元音还难免要特别延长。能否有歌唱状态,有好的声音,首先在于如何使元音咬到位并正确延长,一切歌唱技巧和方法都围绕元音(字腹)如何延长。
17.不论单元音的鼻韵母还是双元音的鼻韵母,都要延长并唱响骨干元音。在运腔时,要想着归韵的音响效果,但却不要过早归韵,否则,就会出现难听的鼻音音色。要归得短促、自然,瞬间完成鼻韵母归韵。如:长江、海空。
18.字尾即韵尾,指字的收音,收不好会把“江”唱成“家”,把“长”唱成“茶”,收得太轻,会不知所云,收得太重、太清、太长会失去高位置,破坏字和声的统一。字一定要收送到高位置。
19.前响双元音韵母有4个ai,ei,ao,ou。第一个音是骨干音,要发得响亮、重长,后面的音短而轻,要模糊,音值不固定。如:海、爱,两音过渡时要滑动自然;后响双元音有5个ia,ie,ua,uo,ue。第一个音要轻、短,第二个骨干音要响亮、重、长。如:“花”h-u-a,[a]要重、长、响;中响三合元音有4个iao,iou,uai,uei。中间的元音要清晰、响亮、延长时值,前后元音要短、轻。在交待韵头、韵腹、韵尾的过程中,要过渡自然、不留痕迹。如:悠悠,遥遥,巍巍。
20.美声着重唱元音,唱字腹,民族着重唱字头、字尾。美声的歌唱声音表现和音色共鸣的完美体现,全靠元音的音乐化和歌唱化。
21.元音是语言中的有声部分,它是字的灵魂,它使声音具有很集中的力量。传统美声元音纯美的要领是:把一个纯元音深深地吸放在打开的咽腔里,不要让它扭曲和变形。现代美声元音纯美的要领是:把一个纯元音实在地用气息推靠在打开的鼻咽腔里,让它竖起来,决不可掉下来。
22.每一个元音在发声时,形态一般要相对稳定,但好的美声歌唱家能在这个元音乐句结束时略做变形,把这个元音的尾音开放地送出去。
23.没位置、没气息的咬字是白的,要用高位置、低气息支持元音。若要延长元音又使其不变形,就必须保持咽腔、口腔等形态的稳定,再加以不断的气息支持。
24.一个不受辅音阻碍,不让喉咙感到紧张又能坐在气上并始终在共鸣腔内“回荡”的元音,才会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元音[e]使声音具有很集中的力量,而[a:]却最难唱,若[a:]音在各个音区都能站住,那么发声的主要技巧困难就全都克服了。
25.为使元音相对统一,《语言与歌唱》一书的作者总结出一个规律:横字竖咬,竖字横咬;前韵母后咬,后韵母前咬;宽韵母窄咬,窄韵母宽咬。美声唱法无论如何都要咬在咽腔或面罩里。否则,就不是美声了。
26.只有保持元音形成位置和共鸣位置的一致,才能保持声音整体的统一、连贯和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嘴的前半部分,使吐字积极灵活。元音是形象,共鸣是身躯,泛音是色彩,节奏是心律。
27.元音有“明”和“暗”的音色之分。[a]、[e]、[i]较开、较亮,[o]和[u]则较往后、较暗。但美声唱法要求每个元音的明暗度都要相对统一,字与字之间的转换要进行得非常圆润,天衣无缝,决不可让辅音尖亮而影响元音的质感。正确的元音发音位置在声带振动时,不仅不会损害音质,反而还可以美化音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