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教与学的辩证思考 - 音乐学 -
1. 教学,教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老师教学生或学生间相互交流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
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三者以解惑最难,这是对老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则是:“学问之进步在乎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故其疑处方成悟也。”学生若提不出问题,则是最大的问题。
3. 教与学双方面的无知和缺乏鉴别力在声乐学习中是十分普遍的,在教与学的矛盾中,教是主要矛盾。好的歌唱家既应是他本人的学生,同时又是他本人的老师。
4. 会唱的人不一定会教,而会教的人必定会唱,至少能正确地范唱。唱得好的老师不一定教得好,唱不好的老师一定教不好。而不唱歌的声乐老师永远没有工作必需的那种同感和直觉的理解。沈湘大师说:“一个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别人唱,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就好像一个大师傅,自己没吃过红烧肉,却要去教别人怎么做红烧肉。”
5. 教师本人能够唱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教唱,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唱或那样唱。伟大的卡鲁索曾经也想从事教学工作,但在毁了几个初学者的好嗓子以后,他不得不放弃。很多人自己是优秀的歌唱家,但却是拙劣的歌唱老师,因为他们没有时间研究、总结为什么自己唱得那样完整,如何能把学生教出来。
6. 没能唱出来或不出名的老师照样可以教出优秀的学生,他们从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可能比唱出来的老师更实用有效。正他们自己在歌唱的道路上,因这样和那样的原因没能成功,所以才会加倍努力学习探讨并全身心地投入去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以慰藉自己未遂的心愿。
7. 歌唱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造就的,很少有人能够无师自通,但自学或根本不学比跟一个蹩脚的老师学要好得多。一旦基本方法有问题,再纠正就难了。学过的人不一定都对,没学过的不一定都不对。
8. 一百个教师,一百个方法和教法,每个教师都称自己的正确、科学,这就使学生很困惑。而很多教师都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声乐学生的条件不是相同的,抽掉了学生的具体特点去说方法和教法,本身就不科学。
9. 在矛盾错综交织的声乐教学中,声音概念是主要矛盾。这是对声音的要求标准和追求目标。不同的要求和目标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结果。当然,声音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对自己声音的要求,也会不断更新。
10.找到一个好的启蒙老师非常关键,不要迷信名牌院校,不要迷信国内外专家。因为他们有太多好条件的学生,未必会很认真地对待你。即使那位老师或专家会很认真,也难说他是个“真明白”。
11. 艺术不是机械的,不是可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艺术就是要有特点,音色和方法都要有因人而异的特点,能否在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基础上,帮助其改进并发展,这才是教师水平的体现。
12. 教师的好与否是相对的,市级学院和国家级学院的教师一般无可比性。任何教师对所教专业的明白程度也都是相对的。在声乐这个领域没有人敢说自己真的明白了,艺术商人和惟利是图者除外。
13. 声乐之所以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不同的专家或著述,对同一个声乐问题往往会给予不同的解释,使学唱者无所适从。好的声乐老师,应是让学生熟悉不同权威和专家的观点方法,并通过音像比较分析不同的中外歌唱家们的声音,最终帮助学生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模仿。
14. 为什么专业与非专业者的声乐学习者都不愿读理论书?原因之一就是国内的声乐著述大多是既长篇大论又大同小异,而且多是脱离唱法谈方法。有点名气的老师又习惯惟我独尊,不能客观地对待与自己不同的教唱方法,这使原本处在迷惑中的学生无所适从,进一步陷入误区。
15. 教师的能力还应体现在能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否抓住学生的主要矛盾,采取简便办法,运用通俗语言去指正学生的毛病和传授正确方法。教师对于嗓音器官结构及声乐理论过多的讲解,不如多做几次正确的、打开的、高位置的,靠前和靠后不同字声位置感觉的发声示范。声乐教师能否做出有规格的范唱是能否有资格“为人师表”的检验。
16. 在好的老师眼里,学生没有嗓音条件好坏之分。不论什么条件,都能教,都能学。不同的条件,可向不同的方向训练发展,或抒情,或戏剧。美国著名女高音弗莱明自身条件并不突出,但其发声方法和音乐修养在当今歌坛出类拔萃,她的声音始终都能灌满全场。
17. 许多艺术专业都有学院派和非学院派之区别。对美声的发声方法而言,切不可认为在专业学院学的就是学院派。同台演出的业余爱好者令专业歌手,甚至歌唱家汗颜的场面时有出现,是否学院派要看你的演唱是否能符合意大利传统美声和现代美声的规格标准,听一听意大利美声大歌唱家们的录音,你会自有辨别。非学院派的优秀歌唱家,中外歌坛都不乏其人,沈湘、王信纳、戴玉强,这三代中国一流的美声歌唱家都不是学院派。
18. 学唱者不要随便跟许多老师,因为每位老师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给你指出一些新的毛病,反而会使你失去信心。你要多听好的声音、多看有价值的书、多做学唱体会笔记,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唱也不可死盯着一个老师,因为这容易使学生局限在老一套里。不同的老师可能会用不同的或更能启发你的办法和语言。
19. 必须承认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混子”多,干什么不知道什么,不研究什么的人是多数。教英语的不知道“降升调”,学英语的没见过“语音图”;教声乐的搞不清打开与呼吸的逻辑关系,学声乐的不知道基本发声器官结构和部位。
20. 不同唱法老师的声音概念和审美取向完全不同,其范唱也自然不同。你若先跟随民族唱法的老师,再跟随美声唱法的老师,前后老师的相互否定是难以避免的,你的信心会受到挫伤,会很痛苦。在老师面前,学生一般没有辨论和探讨的资格,除非你想对他说“再见”。
21. 声部界定错误在教学中多有发生,决定一个人声部的关键在音色、音域、换声区以及声带的生理结构(凭医生检查),而不是他的高音能唱多高,低音能唱多低。发音器官在歌唱中一定要处于正常自然的工作状态,若声部界定错误,就必然会产生非正常的声音,不是人为地拔高,就是人为地压低,这会使发声器官长期处于不健康的工作状态,这会出毛病,会毁掉学生的歌唱生涯。声部界定必须经过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才会更为准确可靠。我国有位著名的声乐教授曾因一年培养出五个优秀的女中音而获文化部特别奖,实际上她们多是没有解决高音的女高音。还有个青岛籍的学生作为女高音跟她学了四年,此后多年高音总解决不好,十分痛苦,一次偶然机会找到王信纳大师听声。王老师听后当场断定:“要么你不是女高音,要么你的嗓子有问题了,你需要尽快鉴定声带。”结果,第二天她兴奋地告诉王老师经喉科专家鉴定自己是女中音,嗓子没问题。只可惜此时的她已年近四十。
22. 多数声乐专业的学生历经十年苦寒窗,最终还是没有解决腔体打开,没有解决高音,其原因多属教师“教而不得其法”。如其说声乐难学,不如说声乐难教。难就难在学生条件不同,因材施教难以把握。教师又大多墨守成规,总想按自己的经验模式去“套”学生,“套”得上,学生就“得法”了,“套”不上,学生就毁了,这时教师若想找个理由推诿责任,那可是信手拈来的事。
23. 当一个老师指名道姓地炫耀自己的学生多么优秀时,他决不会继而告诉你,在他的手中还曾毁过多少真正具有天赋条件的学生。一个老师教好一两个学生不足为奇,但若教坏一两个学生可能就会有问题。可怕的是许多老师竟然能成批的把学生教坏,使他们出了音乐学院的门就没了去向,不得不改行。由于全国各音乐学院的问题太多,身处其中的天津音乐学院的一位院长,曾气愤地公开说:“音乐学院70%的老师都是骗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