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普通话语感训练 - 播音 -
我在普通话测试中常常发现,被测人在测试的第一、二项“读单字”、“读词语”时方音并不明显,但在测试“朗读”、“说话”二项时语言不流畅,常受方音干扰。尤其“说话”时他们往往需将家乡话先“翻译”成普通话,若一时难以找到对应的普通话说法,就会语塞、辞穷,影响表达。 这种情况需训练普通话语感。在日常中用分阶段目标训练的方法效果明显。
分阶段目标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相关环节训练,在实践中获得自己的语感。将“输入”与“输出”贯通为一个整体目标,实现能用普通话的语感形式进行表达交际的目的。目标训练分四个阶段进行:
1、训练普通话思维能力,纠正方言习惯。学会用普通话思维,改变方言思维习惯是说好普通话的关键,同时也不能忽视受方言词语、方言语法的干扰而产生语言迟缓、语调生硬或是用普通话语音说方言词的现象。训练普通话思维能力可采取找对应词的方法,找出最典型的家乡话与普通话词语相对应的范例,通过情景模拟反复练习,逐渐缩短从普通话思维到表达的过程,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达到脱口而出的说话能力。
2、训练听话能力,感知普通话语调。“听话”能力也是提高“朗读”、“说话”能力的关键。根据一般能正确发音就能正确辨音的实践经验,强化听音训练将有效的促进正确的发音能力。训练中,可以播放范文朗读磁带,在段落间隙录入跟读内容,并进行听辨记录,反复听辨语音难点。通过“听”来促动“思维”,进而刺激“读”和“说”。
3、训练朗读能力,提高语感。有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训练“朗读”能力,他们就有了一定的发音基础,就可将“口耳”训练贯穿为一个整体。其实,普通话训练的中心环节是语感训练,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是学习语言应该具备的先决条件。虽然成人的语言形成期是在方言区,但他们的语言可塑性仍然没有减弱,而且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大众传媒影响的程度反而比少年时期增强了,因此,在第三阶段主要是借助朗读指导进行语感培养,《大纲》所划定的60篇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有很典型的语感节律,学习者可以在“朗读”的熏陶中提高语感的直觉性,培养语感的整体性,最终得到普通话语感的体验。
4、训练说话能力,提高运用水平。有了朗读训练的基础,说话能力便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说普通话,不怕出丑,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及时纠正方音词汇,并根据说话题目进行训练提高。普通话语感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分阶段训练逐步提高。
分阶段目标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相关环节训练,在实践中获得自己的语感。将“输入”与“输出”贯通为一个整体目标,实现能用普通话的语感形式进行表达交际的目的。目标训练分四个阶段进行:
1、训练普通话思维能力,纠正方言习惯。学会用普通话思维,改变方言思维习惯是说好普通话的关键,同时也不能忽视受方言词语、方言语法的干扰而产生语言迟缓、语调生硬或是用普通话语音说方言词的现象。训练普通话思维能力可采取找对应词的方法,找出最典型的家乡话与普通话词语相对应的范例,通过情景模拟反复练习,逐渐缩短从普通话思维到表达的过程,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达到脱口而出的说话能力。
2、训练听话能力,感知普通话语调。“听话”能力也是提高“朗读”、“说话”能力的关键。根据一般能正确发音就能正确辨音的实践经验,强化听音训练将有效的促进正确的发音能力。训练中,可以播放范文朗读磁带,在段落间隙录入跟读内容,并进行听辨记录,反复听辨语音难点。通过“听”来促动“思维”,进而刺激“读”和“说”。
3、训练朗读能力,提高语感。有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训练“朗读”能力,他们就有了一定的发音基础,就可将“口耳”训练贯穿为一个整体。其实,普通话训练的中心环节是语感训练,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是学习语言应该具备的先决条件。虽然成人的语言形成期是在方言区,但他们的语言可塑性仍然没有减弱,而且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大众传媒影响的程度反而比少年时期增强了,因此,在第三阶段主要是借助朗读指导进行语感培养,《大纲》所划定的60篇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有很典型的语感节律,学习者可以在“朗读”的熏陶中提高语感的直觉性,培养语感的整体性,最终得到普通话语感的体验。
4、训练说话能力,提高运用水平。有了朗读训练的基础,说话能力便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说普通话,不怕出丑,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及时纠正方音词汇,并根据说话题目进行训练提高。普通话语感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分阶段训练逐步提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