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和应对“自选朗诵”? - 播音 -
一部分广播影视类专业的露试,都有白选朗诵这个考试环节(比如导演专业、表演专业等)。所谓“自选朗诵”顾名思义就是考生在面试中脱稿朗诵一段自选篇目,内容形式不限(可以是诗歌、寓言、散文小说故事节选片段等),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分钟。考官通过考生的自选朗诵,主要是来充分了解考生的口头凌达能力好不好,语言有没有表现力,对作品的内心感受能力如何,有没有艺术激情等等。
关于如何准备自选朗诵,考生疑惑的一般有两点:第一是究竞选什么样的篇目来朗诵?第二是如何来朗诵自己所选中篇目?其实这两点不仅仅是众多考生产生疑问的地方,同时也是把握好自选朗诵的关键所在。如果考生在前期准备时明确“选什么”和“怎么说”,那么自选朗诵的面试环节就不是什么难过的关了。关于如何准备自选朗诵,以下就具体从这两点来给考生一些建议:
1.选什么样的朗诵篇目?很多考生在面试自选朗诵时不喜欢在选材上下工夫,认为读什么不重要,读得好不好才是考试的重点。其实选材是考生在准备自选朗诵时首先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朗诵作品选得好不好,适合不适合考生,考生有没有能力表现出来,这些因素都会综合影响考生在自选朗诵环节的花费。考生在考前一定要注意对材料的选择,那么这篇自选的内容到底应该选什么为好?大概有以下四点值得注意:不要刻意地追求名家名篇。可以选择一些有戏剧冲突的作品,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朗诵篇目,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情感共鸣的作品。
在现今的艺术类面试自选朗诵环节中,“名家名篇”往往成为考生自选材料时的首要选择,比如张家声、濮存昕的朗诵作品。考生觉得这些大师的作品才是朗诵的精品,才是考官喜欢的欣赏的,只有朗诵名家名篇才可以在考官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艺术能力。“名家名篇”的确是朗诵艺术中的杰作,考官对这些作品也的确熟悉,很欣赏,但正因为他们对这些“名家名篇”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所以在你朗诵名家名篇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将你的朗诵和那些名家大师的朗诵联系起来对比,这样一来不但你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他们不会留意到,更重要的是,你朗诵中的缺点和问题会在考官的对比中展露无疑。另外,由于很多考生都将“名家名篇”作为自己的朗诵材料,考官在面试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听觉疲劳,所以如果你在选材不刻意去追求“名家名篇”,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一些别的朗诵作品,更能在面试考场上吸引考官的注意力。
除了注意不刻意追求“名家名篇”,考生在选材时还可以倾向于选择一些有情景、有冲突、有故事的内容,比如说一些小说、散文、故事节选片段,特别是针对考表演专业的考生。这样的朗诵材料有故事性,首先是会比较吸引考官的注意力。另外,这样的朗诵材料会给考生更多表现自身能力的余地,有一种表演性的参与,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考生的特长和优势,而像童话、寓言这样故事结构情节比较简单的作品,考生创作发挥、展示自身能力的空间可能就小一点。
在选择朗诵材料时,考生还要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应该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作品,这样会让你准备起来更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在面试时会有更自然更自信的发挥。如果考生只是从主观意愿出发去选择朗诵材料,全然不考虑到自身的特点,这就比较麻烦了。比如说,很多考生明明不擅长抒情,却非要朗诵抒情散文,有些男考生声音比较浊,却选择童话作为自选材料,有些考生幽默感的确不足,却要在考官面前说幽默故事。这样的选材不仅是增加你朗诵的难度,更重要的是你的优点特长全然得不到发挥,表现在考官面前的反而是你的弱项。考生在选择材料前,一定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如果你感情丰富,那么朗诵抒情散文没问题;如果你的声音富于变化,那么你可以朗诵一些小说的情景段落,同样很精彩;如果你本身充满童真童趣,那么小寓言小童话才是你不错的选择。
考生在选择朗诵材料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有情感共鸣的作品。在自选朗诵中,考官除了考查你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在考查你对作品的领悟力,如果你选择的作品连自己都不是真的感兴趣,又怎么能够去很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表现出作品的意义,打动面试场上的考官呢?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有共鸣的材料,这样在进行艺术加工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做到有感而发。到考场上时也能是自然的情感流露,而不是扭捏做作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