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上金牌思政课 当好学生引路人

来源:教务处 作者:刘铮 发布时间:2021-04-20 14:35:50 浏览次数: 字号:A-A+

争上金牌思政课 当好学生引路人

        近年来,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深刻认识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紧抓“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等关键环节,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圆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政治组名师甘为人梯当头雁

        厚情怀、强素养、搭平台、给舞台,学校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学习、压担子等方式,构建大思政格局。以政治组为依托,打造金牌思政课,让思政课的开展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如何抓准重点、串联好知识点?郑州24中青年教师高星刚站上思政课讲台时,颇感迷茫。学校政治学科高级教师王振业从教30多年,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是高星老师的“师徒结对”师傅。王振业老师通过互相听课、共同备课、手把手辅导等方式,向她传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技巧。高老师讲课水平突飞猛进,入职三年,勇获郑州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课二等奖,参与的课题获郑州市一等奖。

        “学校鼓励支持名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申报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郑州市优秀教师赵建中、河南省骨干教师吴志祎、郑州市优秀教师郑玲,我校这些优秀政治学科高级教师以自身高尚的师德、高超的专业素养,引领更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我校青年骨干教师张踔赟荣获郑州市课堂达标优质课一等奖。”郑州24中党委书记常玉霞说,学校注重用教研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在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确保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的同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从班主任、政治教师单科作战转向全员育人,郑州24中倡导政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等德育工作负责人,示范带动学校更多教职工共挑育人重担。郑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政治教师张汉亮所带班级荣获市级文明班集体,青年政治教师张晓枫荣获郑州市德育先进个人。

“行走的思政课”---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近年来,郑州24中通过开设道德讲堂等活动,邀请郑州市最美教师等先进人物站上学校讲台,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爱国奉献、勇于担当。为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知行合一,学校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将思政课堂搬到展览馆、美术馆、社区和写生基地,探索“行走的德育”。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前往太行山写生基地、信阳大别山写生基地实践学习,在提高学生艺术技艺、艺术修养的同时,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党史教育故事,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学校以课题为引领,让学生通过开展时事开讲、政治小论文、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提升社会参与能力。荣获河南省优秀班主任、郑州市骨干教师称号的政治课骨干教师廖新岩开展的课题研究---《反思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郑州24中在“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同时,着力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政课落实到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既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有润物无声的效果。2020年,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获得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