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至 同舟共济 创新课堂 共克时艰——郑州24中抗疫时期网络教学情况汇总

来源:教务处 作者:刘铮 发布时间:2020-03-06 08:34:34 浏览次数: 字号:A-A+

疫情突至   同舟共济  创新课堂   共克时艰
——郑州24中抗疫时期网络教学情况汇总

 

2020年庚子鼠年的春节假期,必将成为每个人一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新型冠状病毒这场疫情将我们所有人裹挟进去,使我们对生活、对生命有了全新认识。疫情之下,郑州二十四中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布署,准确把握教育契机,搭建网络教育平台,高度重视、科学防控、精心布署、精准实施,给学生上好一堂人生大课。以“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交出满意答卷。

一、准备阶段

1、为解决延期开学期间学生的学习问题,根据学校教学部门统一部署,全校13个教研组以三个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按要求上交共计36份网络教学计划,全体老师们对延期开学期间的学科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2、2月3日,陈峻校长召集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年级长、信息管理员召开教学工作视频会议,商讨如何利用钉钉平台实现教育部下达的网上教学任务。

3、2月4日,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提前做好正式线上直播教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三个年级六位老师进行线上试播,根据试播情况,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

4、为科学严谨安排学生延期开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延期开学期间教育教学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疫情防控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案---《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延期开学期间学生学习指导方案》、《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空中课堂”指导方案》、《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延期开学期间网络教学实施方案》、《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延期开学期间网络课程安排》,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5. 买设备、购装备,反复演练,确保直播教学。

为了保证网络直播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学校不少教师紧急网上购买新型电子设备,确保线上授课任务。高三数学教师田剑佩,为了熟悉钉钉的功能,先把全家三人拉进班级,反复进行直播,测试功能:发文件,申请连麦,发照片,讲课件等,一项一项的测试,确保上课时的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二、实施阶段

1、2月5日,高三网络辅导开始。2月10日,高一高二年级网络上课顺利开播。高一年级长孙晓枫老师网络上课第一天采用联播形式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极大鼓舞了学风、士气。

年级长孙晓枫寄语新课堂

2、领导关爱、振奋士气。

2月20日,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柴丹、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中立、郑州市教育局副处级专职督学王海花来我校调研。重点查看学校防控疫情工作情况,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进展情况,了解疫情期间全体师生居家生活情况,网上观看我校教师网络直播上课,并对我校专业教师进行网络上课的实践探索给予高度评价。

领导调研我校

我校校长陈峻既是一校之长,同时又是高三年级10班的历史教师。自从网络平台开放直播课堂以来,陈校长已经发起了二十余次直播课堂。领导的率先垂范,激励了全体教职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网络教学。

校长陈峻“历史云课堂”

3、集体教研、各展所长。

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利用好郑州市教育局提供的多种线上学习平台,鼓励师生通过互联网线上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同一学科备课组老师们上课前通过微信群精细教研, 分工合作制作课件、学案, 传教师群里修改、研磨,制定线上教学内容 ,统一进度、分层作业内容。年轻教师主动学习、研究网上教学软件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网络授课顺利开展。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优秀网上教育资源,师生之间共享线上教育资源。

4、倾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

“人人成主播”,这对平日里习惯了三尺讲台上育桃李的老师们,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边实践边摸索的过程中,老师们从最初的慌乱、不适应,逐渐变得“游刃有余”。同时,老师们也付出了极大的心力。

数学组老师的上课利器--散热器、手写板

假期被困在老家的教师由于准备不足,缺乏设备、资料、课件,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完成教学任务。去亲戚家,用设备、练软件;上网,下载资料,制作PPT;课前,反复演练,调试设备。直播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们脑洞大开一一化解。

英语、语文早读,教师利用网络优势,在检查背诵上,独出心裁。平时校内早读可能做不到每生必查,但通过视频自拍、闭眼背诵、限制视频时长,实现人人流畅背诵。

 我校高三数学组郑运强老师自购电脑手写板,同时为了防止电脑不散热,上课期间开着散热电扇直播上课,确保最佳的网络效果。

我校高三物理组赵莹老师电脑直播系统不兼容,家里的老电脑也无法升级系统,就在网上加急购买一台新电脑开始直播。一次上课,正在直播,突然掉线了,怎么也连不上网,手机开热点电脑也无法连接。因为要展示课件,只能打开手机钉钉直播,双手并用。一手举着手机示范课件,一手拿鼠标直播。

郑州二十四中是郑州市首批美育示范校,美术、音乐专业课如何上好“云课堂”?给学校的专业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美术学科采取了“主讲上课,助教辅导”的模式,上课时由同备课组一位老师主讲,各个班老师在线查看各班上传作业情况,督促指导,课下作业本班老师负责本班。这样既省去了同样课程多人重复上的不必要工作,更多精力用来针对性的给学生指导,更高效地提供个性化辅导。

因为春节假期,老师直播硬件不足,学生手中画材不齐。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想尽办法克服,没有带电脑的,用手机直播,没有带画材的,用课件讲授……统一了教学内容,制定了对画材要求相对简单的速写课程。纸张--美术纸,办公纸,本纸均可;用笔---碳笔,铅笔、钢笔、签字笔都行!老师们积极准备,鼓舞士气,最终美术课顺利上线!

 

美术教师“讲”、“画”结合

音乐学科更复杂,声乐、舞蹈、器乐、视唱、乐理,每种科类,需要专业教师摸索一种教学形式。由于河南省音乐类省统考还未进行,高三音乐生面临专业、文化学习双重压力。

 

 

上课期间“设备辅助、人工辅助”

 

我校声乐教师首先把教师演唱音频录好发给学生,学生模唱、练习后,再发给教师。教师一遍遍示范、一遍遍倾听、一遍遍反馈纠正,上课节奏大大延缓,上课时长无限延长,老师们大强度上课下来,精疲力尽。舞蹈教师在家视频连线示范,要求学生录制视频反馈结果。截图、语音、视频,眼花缭乱。钢琴教师,亲自示范演奏,家人手举摄像头,只为清晰拍摄教师手法。视唱乐理教师每天听学生视唱曲目几百条,逐一纠错。

 

教师录制音频、布置作业

个性化辅导后的激励与评价

舞蹈教师的隔空示范

女儿上课,父亲助教

学校联手河南教育广播,借力省级媒体,聘请知名专家连线辅导,为学生开放播音主持和声乐两个专业空中课堂。

5.育人更育心

上课好上,育心更难。适应特殊时期育人方式的变化,多举措想办法,从“面对面”育人转变为“心贴心”育人。

 学校安排的网络课表上,每周专门安排有班会时间。学校号召班主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此次疫情,在全民抗击疫情的战役中 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学生们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空中班会开起来

学校调动起家长的教育力量,发出“同心协契 共克时艰 ——郑州24中致家长的一封信“,感谢家长对“防控疫情”工作的支持,对“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配合。在学生家长为学校捐赠防控物资后,再次发出“病毒无情 人间有爱 ——致爱心家长的一封感谢信”。在特殊时期,家校合作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

家校合作 共育良才

三、网络督导促高效

为保障线上教学实效,保证学习质量,营造优良学风,切实发挥督导的作用,高校维护学校良好的线上教学秩序,学校根据线上教学工作安排,设计了督导工作检查表,制定线上教学督导工作方案。

督导工作分线上授课巡查和班级钉钉教学群督查两部分。

主要巡查任课教师课前教学准备情况、是否按时授课、课堂总体运行情况,以及是否按时布置作业,有无作业反馈或批改等情况。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每天每节课的检查,以及各班级教学群的督察,督导员每天及时把结果记录到巡查表中(特殊情况需标注清楚)。一天一上报,一周一汇总,切实维护学校良好的线上教学秩序。

灾难让人成长,实践是最好的课堂。郑州二十四中人面对疫情,选择了坚强和勇敢,选择了奉献和担当。学校紧紧抓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好抗击疫情的鲜活教材,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全体师生风雨同舟,携手共进,与祖国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