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 健康成长

来源:政教处 作者:薛成柱 发布时间:2022-03-27 17:56:35 浏览次数: 字号:A-A+

家长朋友们:

       2022年是第27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法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要求落到实处,请各位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

 疫情防控篇

       近期,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态势,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及家长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政策,承担个人防控责任,共同守护校园平安。

       请全体学生及家长严格遵守以下承诺:

1.疫情期间非必要不离郑、不出省。特殊情况必须向学校提前报备,未报备不离郑。

2.“点对点”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不前往除家庭和学校外的任何场所。

3.不与任何来自疫区和中高风险地区的,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员接触。

4.不隐瞒健康状况及行踪,如出现体温异常等症状,主动报告学校并尽快就医。

5.不参与校外“一对一”、“住家教师”等隐性变异违规培训。

6.周末10点前按时完成钉钉健康打卡。

如有以下情况请如实上报:

1.本人或同住人接到疾控中心流调电话,或健康码被赋“红码”、“黄码”的。

2.本人或同住人与确诊病例、密接者轨迹重合的。

3.所居住小区被划定为封控区、管控区的。

4.本人或同住人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有接触的。

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全体学生及家长应严格遵守各项要求,并对个人情况如实上报不隐瞒。

随着天气的转暖,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也随之增多,家长们需要关注的安全如下:

谨防溺水篇

经常对孩子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谨防暴雨雷击篇

雨季即将来临,如遇暴雨,防汛工作必不可少。汛情危急,需要每个人多多警惕:

     1. 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2. 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3. 在山地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泥沙时,可能是山洪爆发的前兆,应离开溪涧或河道。

    4. 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5. 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公分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

     当遇上恶劣雷雨天气时,老师和家长们要记得保护好自己和孩子。

    1. 加强对孩子防雷击、触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

    2. 应及时了解掌握气象信息,在雷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提醒孩子尽量留在家中或其它安全场所。

    3. 若遇洪灾,先到屋顶暂避,并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品将身体与树木等安全固定物相连。等到达相对安全之地,应立刻发出求救信号,争取及时被营救。

    4. 若遇到雷雨天气,请拔掉插头,关上电源,不到易触电的场所活动;不到大树下等易遭雷击的危险处躲雨,避免雷击。

                                          交通安全篇

现在自己上下学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家长在锻炼他们独立性的同时,记得提醒孩子注意交通安全:

      1.不做“低头族”,过马路不要看手机;

      2.不闯红灯,过马路走斑马线;

      3.骑自行车不大撒把,不戴耳机听歌;

     4.遇到大货车,一定要远离;

     5.不在公交车上疯闹;

    6.如果车门关闭,不要强行上车;

    7.乘坐正规营运车辆,不打黑车;

    8.乘坐出租车,记得留意车牌号;

    9.上车后记得给家长或朋友打电话报平安;

    10.乘车要系好安全带;

    11.如遇危险,立刻拨打110报警。

生命重于泰山,

安全高于一切!

我们要掌握安全知识,

锻炼自护自救的能力,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珍爱生命,争做安全的主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