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24中美术教师写生短训圆满收关
豫南村中采风
赵红老师进行风景写生
指导青年教师绘画
集体写生
寻访郭窑村老窑工
中国油画院前合影
中央美术学院前合影
参观画展
为彰显24中音美教育特色品牌,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积极创作条件,给专业老师“充电”提升。利用期中考试的空隙,24中6名美术教师进行了一次为期5天的短训,现已圆满收关。美术教师的作品正在修改完善中,之后还将举行作品展。下面我们就随着徐鹏老师的日记来领略一下这次短暂而又丰富的写生。
10月27日 雨
一早,我们5位老师在朱建恒老师的带领下冒着大雨整装出发,坐车南下,高速公路上大雨滂沱,能见度很低,但我们的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许多的憧憬。经历6个小时的颠簸,当到商城县境内,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成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车行至汤泉池,顶着蒙蒙细雨,我们毅然决定提前下车拖着行李步行到目的地。汤泉池的山和湖水让我们感叹豫南的灵动和秀丽,毕竟这样的景色在我们的家乡实不多见。当我们走到酒店天色已晚,大家不顾行程中的疲惫,穿着湿透的鞋子,聚在一起开了会,安排了明天的行程。
10月28日 雨
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依旧没有要停的样子,昏昏沉沉的天,眼前的风景都蒙上了一层帘幕,叫人看得不真切。按照计划我们开始背着画具,打着伞,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其实,在汤泉池,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第一次冒雨作画,我有点难为情,一手画画,一手努力撑伞,衣服、背包早已打湿,画板会被大风时不时的刮倒。大风大雨不停,条件实在拙劣。
下午,经过我们的商讨与总结,不得不更换计划,改去商城县郭窑村。在这里,烧窑制陶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制陶鼎盛时期,该村有16条窑,生产的各种陶器远销大江南北。老窑工仍采用传统老工艺,不用任何模具。技艺精湛,令人折服。昔日的郭窑,就像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一样繁荣:备料的、洽谈的、出窑的、搬运的、捆绑的、装卸的、看热闹的……车水马龙,如同赶集。如今,随着现代科技及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销售量和产量日渐萎缩,由几条龙窑关闭的只剩下现在的一条。目前,郭窑村的老窑只剩下一条,老窑工也只有8人,年纪最大80多岁,最年轻的也近50岁了,大部分老师傅由于多年劳累患有严重疾病。从郭窑回到住处已经很晚了,大家伙都觉得这一天过得很充实。
10月29日 雨
和昨日一样,天空并没有放晴,我们决定在屋里对着照片作画,由于这两天一直下雨,特殊气候下,这就为我们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提供了条件。朱老师和邬老师教会我们理解因环境,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调和,体会到事物总会不断变化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人生的哲理。
看了天气预报,未来的日子依然阴雨连绵,我们不得不放弃这次难得的写生交流机会,实在遗憾。与此同时,在北京,中国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结题作品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能到中国油画院交流学习是我们美术组前辈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当天中午吃过饭,我们一行6人马不停蹄的毅然北上,到达住所已是夜晚10:00多了!北京的寒夜里,大家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都没有吃晚饭就入睡了,为的是第二天一早能赶到东五环看画展。
10月30日 晴
一早,我们先是搭乘地铁又辗转公交,终于来到中国油画院。中国油画院秉持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以寻源问道的学子精神追求艺术,传承经典,潜心创作,为繁荣当代油画而不懈的努力。基于此种理念,中国油画院设立油画课题组,集合了国内30多位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以共同的理想情怀去研究和创作。5年时间,258件作品,涵盖人物、风景和静物三大题材类型,包括写生与创作两种实践方式,形式多样,风格因人而异。这是一场对于艺术爱好者的视觉盛宴,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不同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或恬静,或狂野,或乡村,或都市,或写实,或抽象,总之,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艺术风格都能在这里感受到。
趁热打铁,中午稍作休息,我们6人又直奔中央美院,欣赏喻红的最新个展“游园惊梦”。本次展览展出了喻红近两年创作的19件架上绘画作品。喻红以精湛的写实画风并置、拼贴相异时空的场景和人物——横跨了古代与现代、西方与东方、梦境与真实。此次观展,我很欣赏她的一段话,喻红说:“我觉得绘画的主要功能跟摄影完全不一样,它不是一个瞬间,而是凝固了所有的瞬间或者是所有情感的东西在里面,能够更接近内心。”是的,绘画是一笔一笔用漫长的时间去画,我们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也是要有一个漫长的凝视过程,我觉得凝视对于绘画特别重要,它能够更多地接近精神世界。
10月31日 晴
今天我们总结讨论了此次出行的意义。美术写生对教育和培养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我们走上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所以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同时健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精品。同时,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安排这次外出写生考察的机会,这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懂得了更多,非常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教学和生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