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 关爱他人
热爱生活 关爱他人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
张软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书给人带来快乐,给人带来启发。在这期读书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林清玄散文精选》,很高兴向大家汇报并与大家交流。
林清玄是台湾著名散文家,他的作品曾多次入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学华语教材及大学国文选,还曾被收入大陆高考语文试卷,可见他是国际华文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今读大作,如沐春风。掩卷沉思,受益颇多。
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热爱生活并且关爱他人,就一定是个高尚的人,是个幸福的人。
热爱生活,是人生的基础。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拥抱生活,以无畏的勇气直面生活,以睿智的目光审视生活,以奉献的精神创造生活。《林清玄散文精选》中,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煮雪》里说:“煮雪恐怕要变成一种学问,生命经验丰富的人可以依据雪的大小、成色,专门帮人煮雪为生;因为要煮得恰到好处和说话时恰如其分一样,确实不易。”《温一壶月光下酒》里说:生活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光之四书》一文,依次细腻地描写了“光之色”、“光之香”、“光之味”、“光之触”,作者对生活浓浓的爱意,表露无遗。因为有爱,他对生活的观察才能如此细致入微,思考才能如此深刻全面,描写才能如此真切动人。醉过方知酒浓,赏过方知景美,爱过方知情真,恨过方知意深。书中《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因为有愿望,生命的进程既不是偶然,也非必然。每一步都牵引着下一步,每一个转弯都面向了不同的方向。人生的许多事都是可以预期,却也是不可思议。”“向外,不断追求生命最高的境界。向内,不断触及心灵更深的感动。”开卷捧读,热爱生活的激情如春风骀荡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温暖;掩卷深思,生活的真谛如暮鼓晨钟使我们的内心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
关爱他人,人生才会一步步走向崇高的境界。生命是伟大的奇迹,因为每一个生命的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并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伟大崇高的,因为人有高尚和卑劣之分。高尚的人,不仅热爱生活,而且关爱他人,包括家人、外人特别是陌生的普通人。《月光下的喇叭手》折射出的正是这种感情。因为战争,大陆和台湾、父母和儿女、丈夫和妻子被海峡隔开,“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去看望祖国的土地,你用你的足迹,我用我游子的乡愁;你对我说,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少年的中国也没有乡愁,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与喇叭手的相遇、相知、相思。字里行间不断地渗出喇叭手的乡愁。一首骊歌贯穿全文,读完后那首歌还在耳边、心头不住的萦响。散文表达了流落到台湾的大陆老兵的思乡之苦,这种思乡怀人之苦是人间最悲戚的感情。《负琴盲翁》同样表现台湾社会底层人的苦吟。描写陌生的底层人的生活,自觉地关照不幸的人生,给痛苦的人生洒几缕温暖的阳光,正是作者关爱他人的良心的展露和高尚心灵的映射。
人生在世,孰能无情?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才是最真挚的感情,才是最高尚的感情。看古今中外的伟人,都是具有大爱且奉献了大爱的人。奉献大爱给他人给社会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如今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最缺的是什么?是对他人的关爱之心。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如林清玄在《家家有明月清风》中所说的:“一个彻底务实的人其实是麻木的俗人,一个只知道名利实务的社会,则是僵化的庸俗社会。”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热爱自己生活的人不少,关爱他人的人不多。读了《林清玄散文精选》,荡漾于内心的最大感受就是“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在阅读中每每能从篇幅里领悟这种拳拳之心,心灵得到的是暖暖的慰藉和启迪。我们普通人,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尽心尽力,绝不能成为卑鄙自私于世无益的人。如果人人热爱生活,关爱他人,那么文明和谐的社会就近在眼前了,那时候我们就会幸福地感叹:大家以诚相待,亲如一家,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生活如此美好,人情如此美好!
不过这部书中也有一些不足。作者35岁以后笃信佛教,入山修行,40岁完成了“菩提系列”十书。佛教的经典和教义成为他精神世界的支柱,因而其散文中也必然要叙述不少佛教故事,感悟生活时也总要阐发佛教理趣。佛理即常理,对于世人也有许多益处。但是在阐发佛教理趣的同时,文中也杂入了生死轮回的宿命论的糟粕,这些地方令人不能卒读。指出这一点,是希望青少年学生在读这本书时不要照单全收,应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