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反思选——不交作业的背后(宋娅敏)

来源:本网站 作者:wjh 发布时间:2014-12-2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号:A-A+
  不交作业的背后 宋娅敏 高二年级马上就要学业水平测试了,老师们一下课就在办公室里讨论着各科的复习进度,调整着复习计划,改进着复习方法,可奇怪的是学生们好像一点儿也不知道着急。比如我让学生提前把某套题做一做,为评题做准备,可上课时发现大多学生的小册子比脸都干净,这可怎么评?于是我只好要求学生上课之前必须先做完规定内容,否则不允许进教室,直到做完为止。我以为这样学生肯定会抬起贵手,做作业了,结果却大失所望。我就以上周一在某班上课为例,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一上课,我就对作业做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全班57人,能看出是自己认真做的有12人,做完并对照答案修改的有11人,只对着答案抄的有19人,对着答案抄却偷工减料,故意不写全的有10人,没有交作业的有5人,而这5人正是上次和上上次不交作业的人,每次让他们出去补作业,他们不仅没有不好意思,反而是开开心心好像得到了解放一样,愉快地、自觉地拿着小册子就出去了,看来他们压根就没有出去认真补作业,也对“不允许进教室”这样的惩罚无所谓。我问他们不担心考试不过吗?有的说担心又怎样;有的说考不考过无所谓,没有毕业证也没啥。我问:那什么对你来说有所谓呢?他们竟然回答不上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小声说:反正到时我家人会为我想办法的,我初中就不怎么学,不是照样也能上高中,那么多大学,不愁没学上。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有的说我爸已经给我联系好某某大学了,我干嘛还那么拼啊;有的说我家人都把房子给我买好了,工作也定了,高中一毕业就上班,大学都不用上,多爽! 我这才明白,这些学生之所以什么都无所谓,是因为对他们有所谓的东西已经有“深爱”他们的家人给准备好了,即便因为学习不认真、不刻苦而考不上学,自然有“负责任”的家人托关系、找门路、花钱给他们兜底,还担心什么?用得着埋头苦读吗?我早上经常见一个学生因迟到而被罚站,我问他:“家人知道你经常迟到的事吗?”这位学生笑着说:“当然知道,我妈总担心我睡眠不足,早上还想让我多睡一会儿呢。”看着这个一米八多的小伙子,我顿时无语。还有一次,我正在上课,门口突然出现一名中年男子,举着手里的面包、牛奶和水果对我说:“我找一下王静,她早上起晚了,没来得及吃早饭,我给她带来了。”说完,径直走到教室最后一排,把东西放在王静的课桌上,给我打个招呼就走了。整个过程我就傻傻地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一幕的出现,竟然不知该如何应答,很多学生在下面起哄,我赶紧维持好纪律,接着上这被随意打断了3分钟左右的课。 由此,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老师天天苦口婆心让学生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如地主向佃户催粮般跟在学生屁股后面要作业,可学生不仅不领情,反倒嫌老师啰嗦、事多、要求高。原来,我们的努力很多时候都被家长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计划就轻轻地消弭了。学生有恃无恐,在学校无所畏惧,老师认为对学生很重要的东西,在这些学生眼里却什么都不是。当学生没有什么可在意的东西时,比如成绩、作业、纪律、老师的权威等,我们的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早上起得晚,由家人送早餐;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学,由家长来解决;不遵守学校纪律,由家长为其求情……当学生很少或没有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相应的后果时,学生就得不到应有的经验和教训,以后还会容易犯错。该让学生自己承担的,就不要由家长代为承担。当学生从一次次的犯错和承担后果中,知道很多东西必须依靠自己来争取,比如学业、事业、未来人生的幸福,而没有人能替自己争取,那么,学生才能真的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在一次次的犯错中,成熟起来。那样,学生不交作业、不认真做作业的现象应该会有所改善了吧。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