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反思选——一阵笑声引发的思考(张金红)
一阵笑声引发的思考
张金红
一次语文课上,讲到李煜的词《虞美人》,在让学生自读体悟情感的这个环节里,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诵读体会,“哈哈哈……”,忽地教室局部一阵笑声传来,我随即看向事发地,有两个男同学急忙收声,其中一个在压抑着自己的欢乐,捂着嘴,肩膀不停耸动,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他的举动显然已影响到了周围的同学,有学生看了过去,露出疑惑或嫌恶的表情。“某某某,在笑什么?”我走到他旁边小声问道。“没什么,没什么。”他连连摆手,显得很不好意思。“老实交代,笑啥?”他前面的一个男生很大声地说。顿时,其他同学都停了下来。“老师,他刚才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他同桌忍不住了,说得小心翼翼,大家听得却是分外真切。“哈哈哈……”哄堂大笑,一时间,我不知该如何收场。猛地想到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及一些词语词义的变迁,其中就有“青楼”,就用手示意学生安静下来,问道:“大家知道烟花之地为什么叫‘青楼’?为什么不叫‘白楼’或‘红楼’呢?”一下子,教室里寂然无声,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为啥?”学生面面相觑,充满好奇,无人应答。“要尝到神仙美酒的滋味,先渴望到心碎”,我暗自想。“百度一下吧,老师?”有学生着急了,作势去拿手机。我犹豫了一下,说:“好。”“哦,原来是这样。”有学生已经搜到了答案,看着小声嘟囔着。“老师,查到了!”刚才笑得停不下来的学生言语中充满惊喜。“好,那你来给大家讲讲这个词。”“‘青楼’原指用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后来也代指豪门大户,……”他大声读着的时候,有学生在书上快速地记着。随即,我总结道:“感谢某某某今天让我们对这个词多了一份认识,让我们再次体会到汉语的博大精深。下面,让我们重回《虞美人》,体会被幽禁于小楼中的词人的一腔愁情。”在经历了这个小插曲后,大家学得更认真了。
反思:备教材易,备学生难,再充分的备课,也无法对课堂上学生可能有的言行作出完全预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性事件时,从容镇静,随机应变。在课堂节奏因个别学生的言行被打乱的时候,不简单粗暴地批评呵止,而是思考如何巧妙地化解危机,引导学生重回课堂教学正常轨道。或许那些破坏性言行正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所用,在预设目标外,得意外之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