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和自我革新(夏晓东)
因材施教和自我革新
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夏晓东
最近我对书法教育有了更深的体会。高中针对艺术类统考而进行的书法教育,因为没有针对性的教材,在课程上拥有着极强的自由度。也正是这样我对班内同学的课程进度都做了不同的安排。这些不同的安排或多或少上使得整个班级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我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领悟。
对于学优生,比如小吴同学,他在入学前就具备了较好的书法基础,但这种基础也可能导致他在学习观念上的固执和误解。我发现他虽然能够书写欧阳询的楷书,但能力的提升已经遇到了瓶颈,视野也受到了局限,线条显得虚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安排他大量学习其他不同的书法,以开阔他的视野。通过这种方式,小吴同学的书法学习从原本的以基础优良为自得的态度转变为更潜心研究广阔的书法世界。
对于中等生,如小黄同学,他在入学前虽然接受过书法学习,但存在一些遗留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他的结构过于团缩,线条描画不够有力。对此,我鼓励他大胆书写,通过日常练习中的不同参照书体,跳出自己原本的局限。他开始刻意追求强劲意味的书体参照学习,逐渐改变了原本的问题。
至于学困生,例如小于同学,他们在入学前的书法教育较少,或者遗留的弊病难以更改。小于同学的书法基础薄弱,又处于青春期的敏感阶段,因此他在发现自己能力不足时选择了退缩,害怕自己的作业被他人看到并嘲笑。为了帮助他重新找回自信,我安排他利用双钩描红的方法进行精准的书法临摹。几次实践后,他的作品得到了同学的一致赞叹。我也发现他在日常学习中开始专注起来,虽然作业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他已经学会了自我研究的学习方式。
书法专业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高中三年的任务可以简化为三个方面六个字:笔法、结构、章法。无论是临摹还是创作的学习,最终的呈现结果都体现在这三个方面。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只要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就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前文提到的小吴同学的问题是视野局限且固步自封,我安排他旁涉与所学风格完全相悖的书体,以突破他的狭隘认知。在这样具有明确针对性的课堂上,阶段性的任务就是改变上一阶段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也逐渐接受了一种思想:问题归因解决。
在我多次给他们指出作业中自我问题的时候,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判断问题所在。一旦他们能对自我产生一种评估,就能找到问题所在并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的成因。在高中阶段的书法学习中,不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学习、判断、归因修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找到了正反馈,将目光从班级内的排名转移到了自我改进上。学习的压力和排名的羞耻感逐渐消失,学习的心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效果也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了。
同时艺术类特色高中的学生常常面临着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平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通过自我分析,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对于班主任、文化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来说,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做到双优,即同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方面取得优秀的成绩。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个人对自我能有准确的判断并以此来突破现阶段的桎梏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与学生交流时,我也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处境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寄希望于教师对他们的情况做到完全的分析是不现实的,教学进度和班级化加教学没办法兼容因材施教的细化实施。学生展现出的对于学习无力的痛苦和无奈也让我痛心,有很多学生也尝试过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回答问题。但最终在考试的成绩呈现上不能如愿以偿,没有办法接受这种付出努力却好像毫无作用的情况,由对学习的迷茫和无奈转为彻底放弃。高中生有很多问题是初中甚至是小学遗留下的问题,如果自身不对自己做出一份细致的自我分析报告,是很难针对个人问题进行精准化的学习。
同时,教师们也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和耐心。要让学生知道,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教师们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继续前进。
总之,自我分析、因材施教、鼓励和支持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成为双优的学生。
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进步的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些关键的要点:首先,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他们也需要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通过自我分析,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鼓励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同时,他们也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不应因此而感到沮丧或挫败,相反,应将这种不足视为自我进步的契机。通过自我进步,学生可以建立自信心,并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需要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他们投入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并以此为出发点,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挑战性的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的能力。我指导学生通过作业说出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策略,并培养他们主动寻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自我进步,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最后,引导学生反思和调整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生需要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我鼓励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出发点,寻求改进的方法。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学生可以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总之,通过一系列和学生们的相处和课堂的进行,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激发内在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断反思和调整。这些能力将伴随学生一生,成为他们追求人生目标的重要基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