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谋,有所为(靳凯丽)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
有所谋,有所为
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靳凯丽
年华似水漂流,时代日新月异。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不断地谋求自我发展的路径,在细水流长中寻求教育的精髓。
一、于反复锤炼中谋求教学技能
初入教师行业,教育教学尚未有经验,更不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对我而言教学认知影响较深的是卡西尔《人论》中提出的论断:“人是符号的动物。”他指明人是有知识的,知识以符号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不同于动物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幕,人的头脑中蕴含着万事万物,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而教育则教人知识。
要尽力教懂知识点、要尽力做好各步骤、要尽力教出好成绩是我本阶段的目标。在这期间,我眼中只有教材和教参,学生以及他们考试的成绩。每天面对教学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想尽一切办法,用一切手段教出好成绩,获得家长和同事的认可。
教学经验不足,便跟随同年级组优秀老师,去听每一节课,然后再回到班级根据我的听课记录,依葫芦画瓢模仿进行课堂教学;知识掌握不准,便重点梳理知识脉络,借助大单元理解各知识之间的前因后果;教学实践太少,便列好课上每句话的详细教案,课下充足练习,不断调整过程。
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下,教学水平的确取得较大进步。但是即将面对的是新高考制度改革,随着考试制度改革,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新老教师都遇到了很多的实际问题,单纯的知识堆砌并不能适应教育形式对变化,我陷入深思,着力寻求出路。
二、于窥探细微中谋求理念前沿
在新教材新高考的模式下,学校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改革,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借助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我认真积极汲取前沿的教学方法,慢慢的领会到教材只是载体,在教材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知识体系,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是什么教学理念,教学理念背后承载的是什么思维逻辑。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对自己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才明白了书本里的教育理论是需要内化后才会有所感悟。我重新理解关于教育理论中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设置方式,“建构主义” 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行意义,也开始重视“罗森塔尔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我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在分析面临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基础上,参加培训、教研来促使教学理念的更新,创设生活化时代性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逐步进行专业学习,提升教学技能。“学习有法”、“学无定法”,我开始统筹做好各个班级的学情调研工作,接触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物色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也要灵活应变,使学生思考,增加感受力,促进学生认知思维创造力发展。我逐步进行教育反馈,反思教学现状。用辩证否定的观点,和平时学生面对面交流,考后细节分析,肯定的持续,否定的思考原因,多请教更有经验的教师,并以此为依据对今后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我的教学方式由僵硬推进变得灵活多变,逐步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方式。
三、于立足时代中谋求育人价值
随着课程标准的修改、考试评价体系的转变以及大思政体系的构建,我逐渐认识到,教育还需要追求更高层面的价值。如果想培养出文明、有理想的人,今天他们必须被文明的对待,只有今天生活在文明、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日后他们才能成为文明、民主、有精神和有理想的人,我的育人理念也随之悄然变化。
“把学生当人看,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思想的人,他们是有个人尊严的人,他们是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完善他们的身心,使他们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时代赋予了青年使命任务,身处时代的我们需要将其铭记于心,在教育教学中深挖育人价值。
我坚持潜移默化和榜样示范相融通。“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教师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权威性教师的每一句话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建设,教师应重视自身的一言一行,思考怎样使用合理的话语积极引导学生心理。作为教育者,我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在学生面前有正确的的“暗示”与“示范”,担当应有的道德责任。我开始斟酌在学生中的言论、评价、氛围,身正为范。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更要用好校园文化,让时政新闻、生活事件、大型活动甚至有价值的电影成为学生娱乐新方式,潜移默化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育人效果。
我坚持挖掘教材与现实生活相贯通。对知识性内容和品德培养有效融合是挖掘育人价值的关键之处,我关注上课所用史料是否经得起考证,用的思维逻辑是否经得起推导,是否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可以引经据典,对学生分析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件,找寻潜藏在事件中的育人知识,拉近课本与现实的距离。
我坚持长期性和反复性相结合。教育是一个时间耗费和收效周期都很长的活动,育人更是贯彻其中,学生的某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种缺点的克服,都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劳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育人理念。我采取民主或者平等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所想,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敢于诉说,不吝啬表扬,助力学生形成自我意识。若有学生每次提问都回答不上来,我时不时会对这个学生进行专门的谈话,寻找为什么他不愿意线下交流的原因,不必过分紧逼,可以分享我当年的学习生活,分享现在其他学生的学习生活,并肯定他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亮点,逐渐找寻自我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贯彻其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探索育人的路径中,我逐步学会育人的魅力。
四、于互助交流中谋求人文情怀
在教学任务之余,我喜欢和学生交谈,慢慢明白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但学生的生活也并不是全围绕着它展开,他们关注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他们忧虑的除了成绩,还苦恼于人际关系、焦虑情绪、自我发展等,常常百思不得其解,我开始思考教育还能做什么。
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又逐渐探索起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关注,开始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自学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我着重进行班级建设价值范式的转换,让每一个生活于班级中的学生的道德、才能与心智尽可能得以充分的发展。我致力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比如有些学生,我和家长、学生、其他教师交流过后,发现这个学生特别喜欢动漫,我和他商量过后,由他手绘动漫类原创试题,由其他人负责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班里多夸奖,让他和其他具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逐步打开心扉,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凝聚向上的人文精神环境。
我探索构建师生交流的渠道。例如在线上教学时,利用线上平台更有利于抒发面对面难以诉说的话,利用网络软件进行讨论,结合作业设置的公共平台及视频作业的师生个人交流方式,鼓励大家抒写了自己心中矛盾困惑的想法,有代表性的问题的,利用班级集体力量去相互了解帮忙。还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如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等,学生可以及时交流,互相之间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在分享中找寻价值。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我明白教育的边界无尽,在充满着人文精神的氛围中教育,是对教育最好的回应。
也许教师的意义正是在于,能在学生低迷困惑的时候给予鼓励,在学生难以抉择的时候指点出路,在学生追寻自我的时候发现亮点,在学生奋力追梦的时候提供平台,让学生更深厚的力量走好人生之路。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将在今后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将有一份光,发一分热,不仅站在离学生最近的讲台埋头躬耕,也要放远视线,在教育领域不断精进,让耕耘思索的日常里,涌动着永不枯竭的希望与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