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路上 名师伴行 ---2016年6月四川大学培训札记
2016年6月13---19日我校高三骨干教师一行23人在葛中营校长的带领下,来到四川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为期7天的培训。前往成都的火车上,我们这个团队创建了自己的微信群,取名“天府撷英”,意为不远千里万里、不惧高温酷暑、“采择精华,吸取精华”。
成行前,葛校长已经就培训课程的内容与川大进行了沟通、协商,确定了五场讲座: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张婷旺教授“人际交往与礼仪”;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毅教授“国学渊源与修养”;成都市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罗泽民老师“爱与智慧俱佳的父母”;全国十大“最美教师”叶德元“创建一间幸福的教室”;四川大学军事教研室调研员文家成“《孙子兵法》八讲”。
为期五天的培训我校的老师们听得兴致盎然,不断聆听、思忖、质疑、反思、借鉴。
“仅仅有爱是不够的”
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但仅仅有爱、有责任是远远不够的。爱更需要智慧。如果教师能够用智慧敲开学生的心门、用智慧成就学生的人生,使他们能够从“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层次,并且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人生自觉阶层,继而爱己爱人。这样就可用智慧搏击人生、用机敏达到多赢。
“做幸福教师 育幸福学生”
34岁的全国十大“最美教师”叶德元老师是这样理解幸福的———刻骨铭心是幸福;拥有回忆是幸福;大声说爱是幸福;拓宽眼界是幸福!叶老师自己说,“我就是带着他们玩儿”。在300多个看似“玩儿”的主题活动中,实现了教育的目标、目的。叶老师的分享给我们理解的正襟危坐、一本正经、一丝不苟的教育,注入了一丝鲜活、灵动。有了幸福人生,才会有幸福的人儿。幸福的教师才会教出幸福的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个幸福的职业,尽管做一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是多么地费心力,但同时,又该是多么地幸福!
“人生要赢观念要变”
在如何处理对孩子的期待和孩子现实表现的矛盾时,我们应该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承认生命特质与恩赐差异。教育不是要把每个学生塑造成一个模子,教育应该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差异、塑造差异、成就差异,让每个生命都精彩。如果从来就是抱有很高的期望,以高标准去要求他们每一个人,这其实是在拔苗助长,是一厢情愿。不如静静观察、陪伴,寻找时机、恰当点拨更为有效。等待也是一种智慧,只要在等待过程中不忘浇水施肥捉虫,总会有花开时节的。
“国学修养 源远流长”
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而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所在。国学所强调的爱国主义、团结和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孝亲尊师、好学修身、崇德重义、敬业乐群、亲仁善邻、尊老爱幼、忠厚勤勉等内容,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教师应当信仰和追求的生活理想和生命价值,值得好好研读,并在教育教学中好好运用。
“健康心理 出彩人生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同时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合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我校杨红雨老师对此颇有感慨,“如果早能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就更能够在班主任工作中得心应手,就能够把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来”。更多的教师认识到:拥有健康的心理,才是人生成功的保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学识能力水平,思想观念意识和教育教学理念都决定了教师的胸怀和眼光,决定了教师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方法,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作风。因此教师必须抱定终身学习的观念。
从教路上,一路艰辛,还好有名师引领,有同伴互助,适当放慢节奏、停下脚步,能有时间沉静与反思,充满动力再出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