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学习适应调查报告(有删改)
2013级高一新生学习适应调查报告
天津市新华中学
摘要:适应性是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而学习适应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初高中衔接阶段进行学习适应的调查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新生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为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奠定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高一新生学习适应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适应性较好,学习计划和考试准备的适应性最差;特长班学生学习适应皆显著优于其他班级学生,法语班相对较差,重点班与普通班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班级间学习适应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字: 高一新生 学习适应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在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顺应这种改变的过程。而“学习适应”,查阅相关文献会发现,国内研究者对其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学习适应是指学习主体根据环境的需要,调整自我,达到与环境相平衡的一种过程;另一种则认为学习适应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内容、人际环境、学习任务要求等)的变化,主动作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人际环境相平衡并促进学习发展的能力。
不管学习适应是一种过程还是一种能力,学习适应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对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一新生处于初中学段到高中学段的转折期,也是中学生开始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适应关键期。与初中时期的学习相比,高中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科知识增多,内容难度加深,逐渐趋于系统化和抽象化,课容量增大;同时对于学习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不仅有知识学习、应用学习,还有综合学习,合作学习,不仅要听老师所讲内容,更要主动探索学习,学习活动的丰富使学生学习量成倍增大。这些变化势必要求高一新生转变原有的不良学习习惯,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以适应新的学习活动。然而,这些变化与改变,也同样使许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出现了学习适应问题,如跟不上老师所讲内容,学习效率降低、作业完不成、学习成绩极度下滑,进而对自己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学习没有兴趣、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厌学、惧怕考试、不愿来学校上学等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然而如果我们只片面的针对学科知识的补差教育,可能短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但却并非长久之事,因为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占据了老师大部分精力,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效果也十分低微。因而对高一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情况的调查,从多角度了解学生不良适应所表现的方面,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入学学习适应进行辅导与干预,才能使高一新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也为学生们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同时,本校已连续三年对高一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情况的调查,对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届学生是近几年中招生情况最好的一届,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优异,那么对于这批优秀的学生,是否也存在着学习适应问题,所表现的方面是否与以前学生不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意义:
教育实践表明,学习适应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巨大影响,学习适应不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不利于他们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学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大重要方面,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高一新生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有助于老师了解各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差异,为老师开展学习适应辅导、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会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时,在前三年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对新一届高一新生学习适应状况的探讨,可以使学习适应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都更加完善、更为系统,并且使学习适应的辅导和干预更具针对性。
三、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中学生学习适应调查》,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客观题选择:共28题,分别从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考试准备、考试技巧七个维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根据前三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第二部分,归因方式选择:对学习适应的七个维度从教师指导、家长引导、自己努力和其他这四个方面进行归因判断。
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生活,在期中考试后,选取统一时间,对高一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共14个班,发放问卷586份,回收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100%,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1.高一全体新生学习适应总分与各维度分的基本情况
对高一586名学生的学习适应总分和各维度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高一全体新生学习适应总分与各维度分的基本情况
平均数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学习适应总分 34.71 7.431 12 56
学习计划 4.06 1.455 0 8
学习目标 4.88 1.676 0 8
学习习惯 5.22 1.771 0 8
学习方法 6.26 1.520 1 8
学习过程 5.88 1.355 2 8
考试准备 3.87 1.500 0 8
考试技巧 4.52 1.489 0 8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总均分为34.71,处于中等水平。在七个维度上,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得分较高,而考试准备得分最低,且低于平均分,其他维度仅略高于均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适应还有待提高,考试准备需要重点关注。
2.不同班级类型在学习适应总分和七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3.两个特长班在学习适应总分和七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四个重点班在学习适应总分和七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5.六个普通班在学习适应总分和七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7.高一新生对学习适应七个维度的归因方式选择的基本情况
五、结论
1.总体来说,本届高一新生的学习适应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适应性较好,考试准备的适应性最差,整体仍需要一定的提高与指导。
2.特长班学生学习适应的各方面皆显著优于其他班级学生,法语班的学生适应性相对较差,重点班与普通班间差异不显著。
3.四个重点班间、六个普通班间的学习适应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特长班中,1班的学习适应性要显著优于2班;在法语班中,法2班的学习适应性要显著优于法1班。
4.高一十四个班在学习适应状况上各有优长,学习适应的七个维度比较中,每个班大多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上得分最高,在学习计划和考试准备上得分最低,具有一定的共性问题,同时每个班存在各自的个性问题需要关注。
5.在对学习适应进行归因时,大多数学生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教师指导也起一定作用,尤其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上表现突出;学生认为家长所起的作用比较少,仅20%的学生认为家长在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上有一定的引导。
六、教育启示
1.积极落实《纲要》精神,重视学生入学后的学习适应性问题,不因学生入学成绩的优异而忽视。
许多老师认为,能考入市五所重点高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独立性,还是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会比其他的同龄人强,应该能快速地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也应该处于相应的分数上。但事实显示,考试中一落千丈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许多中小学时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反而更惧怕考试、害怕上学,一到测验就生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本研究的结果中也可以发现,尽管今年是招生最好的一届,但全体学生的学习适应仅处于中等水平,而且重点班与普通班之间的学习适应情况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决定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以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以往学习经验中所养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更容易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在高强度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反而不能轻易、快速的适应;而且由于以往成功的体验较多,很少面对挫折,因而在新群体、新环境中,当他们面对失败时更容易陷入负性情绪中,进而产生对自己的怀疑并难以释怀。所以,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更应该及时的发现学习中问题所在,适时地做出调整,要能够准确认识自我,能够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认真达到学会学习和生活,符合《纲要》对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
2.做好学习适应性调查有利于了解学生需求,开展有效的学习辅导。
在初高中的衔接阶段,适应是新生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不只外界环境、人际关系、交往范围有所变化,学习上的改变也最让学生头疼不已。
高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们看到是一双双亮晶晶求知的眼睛,身边总会围着求知爱问的学生。可一段时间过后,曾经闪亮的明眸渐渐暗淡,上课常有“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现象,作业不交的情况时有发生。单独补课、抄写、背诵、谈心等各种办法老师都有所尝试,却收效甚微。两个月时间,单元考、月考、期中考试后,红灯高挂的成绩更让老师、家长和学生自己都焦躁不安。到底是学习哪方面出现差错,又该如何“对症下药”呢?从学校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学习适应的调查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既可以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又为学习适应的辅导提供有力的依据;既顺应学生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又为辅导主题的顺序安排提供参考。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实事求是,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主题活动,也才能使这些活动真正发挥功效,使学生真正得到改善。
- 根据调查显现的班级共性、个性问题,分阶段整体进行学习适应指导,灵活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与讲座。
从上面的研究中会发现,尽管各个班在学习适应的各项维度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结果显示,大多班在学习计划和考试准备上得分最低,说明学习计划和考试准备是学生们学习适应中最薄弱的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对于共性问题,可对整个年级共同做统一的学习讲座。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各个班级内部的状况还存在着差异,因此还要根据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对存在的其他问题设置相应的学习辅导主题,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班级学生进行具体辅导。而且,在针对于同一个维度下所设计的学习辅导方案,还应在统一的规划下,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和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灵活处理,使辅导方案符合班级需求,辅导效果才能达到推进班级整体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4.加强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教师的密切配合,并基于学科特点,将班级辅导、个别辅导与学科辅导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习辅导作用。
吸纳班主任为兼职心理教师,与专职心理教师共同进行集体备课,使其能够对本班的共性问题进行相应的班级辅导。由于班主任更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因而结合相应学科特点进行的辅导,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个班的数据中都会出现一些极端值,针对这些个别学生,在对全班进行相应的班级辅导的同时,对他们辅之以个别辅导,单独探索他们问题的所在,使指导更具有针对性,这样“点”和“面”相结合,不仅促进班级整体发展,还能关注到个体情况,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学习辅导的功用。
5.重视主客观因素对于学习的影响,给教师和家长的学习指导带来有益启示。
在归因方式的选择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有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指导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上作用突出,这可能也是导致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分数高的一定原因;而在学生自己努力方面,学习计划和考试准备所占比例虽是最多的,但却没有形成很好的结果,所以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适应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家长反应,进入高中后孩子还是需要自己的辅导,自己对孩子的学习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实际的调查结果反馈看来,学生并非觉得家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除了顺应青春期学生发展的分离需求外,家长还应尽量减少孩子学习中自己的参与,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让孩子减少依赖,独立面对和处理学习中情况,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适应性是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而学习适应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学习适应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技能的发展,更能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初高中衔接阶段进行学习适应的调查和辅导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既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能良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2:42-45.
[2]贾晓波.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途径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教育基础版),2001,3:44-47.
[3]李政云.初一新生学习适应水平特点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26-29.
[4]丁君.初中生入学学习适应及其干预[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论文,2008.
[5]聂衍刚,郑雪,张卫.中学生学习适应状况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23-28.
[6] 于华林,韩利群,王鹏,高峰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24(5):103-106.
[7] 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5(2):60-63.
[8] 张承芬,张金宝.关于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分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0,(12):60-61.
[9]宿淑华,张蕊.高一学生学习适应、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Scientific Research,2010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 ony,2012:71-74.
[10]马月芝.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论文,2005.
[11]陈佩玲.初高中衔接的心理与学习适应的反思与对策[J].百花园地,2012,12:141-143.
[12]孟四清.当代中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0(5):69-71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