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冬春季是新冠、流感、肺结核、诺如病毒等传染病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疾病高发季节。据卫健、疾控部门研判,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今冬明春可能面临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结合疾病流行特点及季节性特征,带您进一步了解六种冬春季常见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愿师生尽早做好预防措施,为健康筑起安全屏障。
“六种”疾病要了解
0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常见的流感多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也有表现为胃肠型流感或并发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02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临床中,所有人群易感,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每个季节都会发生、具有自限性,导致重症、危重症比例很低,其中成年人感染后症状较轻,因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感染后相比成年人症状严重,一般以发热、咳嗽等症状为主,咳嗽症状相对比较剧烈,及时接受治疗,则有效防止进展为重症。
0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为原发性感染,以冬春季高发,传染性强,感染后一般可以获得持久免疫。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泡及结痂。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04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瓦克病毒,这种病毒目前是引起肠道腹泻的聚集性疫情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在冬春季。冬春季是高发季节,在夏季也有小高峰,经常发生在学校、医院或者是餐饮业出现。如果食物或者水源被污染,容易发生聚集疫情。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腹泻,部分患者会有发烧和全身的乏力表现。通常一天可能腹泻5-8次,持续2-3天,三天后即可自行恢复。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或者1岁以下儿童,可能会超过三天,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且症状都比较轻。
05 新新型冠状病毒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奥密克戎平均潜伏期较短,多为2-4天。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目前国内新冠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态势。由于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公众出现重复感染的可能性持续存在,少数免疫低下感染者仍可能面临重症风险。
06 肺结核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杆菌飞沫喷出体外,使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六项”措施要注意
(一)打疫苗,强免疫。积极接种疫苗,能有效保护个人健康,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武器。对于流感、水痘、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来说,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或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率。
(二)讲卫生,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佩戴口罩,特别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到人群聚集且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建议全程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
(三)勤洗手,不可少。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尽量减少触碰公共设施和物品,外出归来、用餐前、触摸口鼻眼之前、接触口罩及其他物品后等都要洗手,也可携带免洗手消毒剂,随时保持手卫生。洗手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规范洗手。
(四)常通风,空气好。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密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
(五)一米距,保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建议外出、交谈及其他社交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避免近距离面对面无防护大声交谈。
(六)律生活,防恐慌。做到规律饮食,不挑食偏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避免因恐慌所致心理焦虑烦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