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何特点?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临床中,所有人群易感,但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并非新发、罕见疾病,每个季节都会发生。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两个特点:一是今年出现了感染小高峰,二是感染人群呈现低龄化特点。
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自限性,导致重症、危重症比例很低,其中成年人感染后症状较轻。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相比成年人感染后症状较重,一般以发热、咳嗽等为主,咳嗽比较剧烈。
孩子出现什么症状需及时就医?
如果儿童青少年出现持续咳嗽、高烧不退、打蔫等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专家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非疑难杂症,患者不一定非要到大医院。目前,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培训、治疗都很规范,也有科学的诊疗指南,很多二级医院、社区医院都能接诊。
肺炎支原体感染首选治疗药物是什么?
如果患儿及时接受治疗,则不易发生重症风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首选治疗药物,一般来说疗程在10天左右,用药效果较差的患儿可能会到两周。儿童不能使用成年人适用的喹诺酮类药物。
儿童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治疗后,如果不再发烧、咳嗽,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维持3天以上,就可以停止服用抗菌药物,避免出现耐药性。
康复阶段有哪些注意事项?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后,一般不会产生后遗症。痊愈后,近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在康复阶段,儿童应注意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锻炼,但不宜剧烈运动。
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目前,没有专门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在预防方面,家长和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和消毒,同时,注意室内通风,也要注意保暖。
2、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是什么?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三、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疾病初期类似感冒如发烧、头痛、咽喉痛等,以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
四、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肺结核的症状很多,主要包括:咳嗽(干咳或有痰)、发热、呼吸困难、疲劳,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咯血、胸痛等。
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病人咳嗽、打喷嚏喷出的飞沫就有可能传染给他人。
尽管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但它们的传播方式大都是相似的。通过空气、接触传播。因此预防方式也基本相同,主要包括:
1.做好健康监护。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牢记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与其他同学共用餐具、水杯、毛巾等。
3.室内勤通风。家中及教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良好生活习惯。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选择新鲜安全的食材、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不吃寒凉食物,不喝生水,多吃蔬菜。
5.天气逐渐转凉,注意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运动后避免冷水洗脸、洗头。
6.在外就餐应注意预防,如不食用不洁、无证和不符合卫生的食品。
7.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水痘等各类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请符合条件的人员请按照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全程接种疫苗,筑牢免疫屏障,才能抵御传染病的侵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