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来源:政教处 作者:贾丽萍 发布时间:2023-09-12 10:02:55 浏览次数: 字号:A-A+


 

夏秋季气候湿热,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逐渐加大,适合细菌、病毒等繁殖,同时也是蚊虫等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入夏以来,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发病上升明显,同时登革热、乙脑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风险也进一步增加。
ad7fb82db5844cfdb0ef985e62904a00.png

夏秋季主要的传染病

a3a839fca5964aa9aaf690ea000e4539.png

  1、肠道传染病: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

  2、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吸虫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

  3、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新冠病毒等。

195304e827fc40c396d4af0ec0cb47f7.png

夏秋季传染病主要预防原则

9ed7e9fbe12743cb8ccf3bd6633e63b4.png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和睡眠,做到劳逸结合,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3、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居室和环境卫生。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空调房间应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均衡饮食,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少食辛辣的食物;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宜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提高抗病能力。

  5、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69a3eec5438e40e3805a2d1ec13b78bd.png

夏秋季主要传染病防治知识

20677db1934b4236899012adec74f70d.png

  1、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症状严重,传染性很强,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

健康提示:

  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食用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最好不要去大排档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84888317b9540cb8c8ad6c4de25a8e2.png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健康提示: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房间要经常通风,孩子的衣服、被子要经常晾晒。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少带小孩到空气流动差、人群聚集的游乐场、商场、电影院这些公共场所,更不要接触生病的儿童。5岁以下儿童建议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虽然仅仅是针对肠道病毒71型病毒,但可以明显的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

4fd08e198eba40b2833a0e13b46fa259.png

 

3、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感染一般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因患者接触疫水后有大量血吸虫尾蚴经皮肤进入人体,常有皮炎表现。潜伏期通常在1个月左右,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有发热、消化道症状、过敏反应、肝脾肿大等。

健康提示:

  不在有钉螺分布(有血防部门的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怀疑自己接触了疫水,特别是有发热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或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155e6855b6b74a3a8f6c5b8fd0873610.png


  4、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经蚊虫传播,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该病常流行于夏、秋季,主要与蚊繁殖、气温和雨量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死率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痴呆等。健康提示: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另外,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乙脑传播。

288eb69acbe84ba9912ac0f4ef9dfb1e.png


  5、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南部沿海广东、海南等省多见,近年来我市时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生。该病临床主要特征为起病急,高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一般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及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出血倾向。

健康提示:

  清除室内外积水,填平洼地,疏通沟渠,清除杂草,使蚊子无产卵之地。家庭可用蚊帐、纱门纱窗纱防蚊,用蚊香、驱蚊器等驱蚊。尽量避免到登革热疫区活动。如果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个人疫区归来出现登革热症状时,及时检查、就诊、隔离。发现他人疫区归来出现登革热症状时,建议其及时检查、就诊、隔离。

8f92f4294c824281ab1bf35aa741f558.png


  6、水痘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6个月以下婴儿较少见。孕妇患水痘时,胎儿可被感染。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高。

健康提示: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接种主要对象为12月龄及以上的水痘易感者。免疫程序,接种2剂。

ccb3c9a9cadc4f85beea5e502a95ff4e.png


  7、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  流腮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急,并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全身不适等现象,其主要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通常持续 7~10天。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等。

健康提示:

  腮是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腮最有效的方法,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到预防接种门诊完成预防接种。按照我省当前预防流腮的免疫策略,儿童在18月龄时可免费接种一剂麻腮风三联疫苗,4~6岁可再自费接种一针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两剂次接种间隔至少12个月。

3b3d07ff12994f14a2e164469dee52a7.png


  8、新冠病毒

虽然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新冠感染疫情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公民出现重复感染的可能性持续存在,少数免疫低下感染者仍可能面临重症风险。

健康提示:

  ▷规范佩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新冠感染聚集性疫情时,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应规范佩戴口罩。  ▷勤洗手。特别是在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快递后,要洗手。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用过的纸巾不要乱丢。  ▷常通风。提倡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  ▷遵守安全社交距离。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等人群聚集时,可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适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可按程序完成接种。

66302f9c8a5545caaee75d6e41fd5981.pn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