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怎样向孩子解释“网络流行语”
最近“吊丝”一词很火,可是很多家长不知如何向孩子解释。 “吊丝”其意如何,上网一查便知。细究字面,这个词是个难听的粗口,但若有耐心看完它的若干演绎,会发现在传播过程中,它已经发生变异,正在变成一个社会学词汇。它既形容了以“矮矬穷”为特征的一类年轻人,也成为掩饰失望于现实的一种“自嘲”。
在粗口之下,它更多的是对“拜金时代”和“阶层分化”的无奈。它是“解构时代”的又一产物,恶搞色彩远远大于本义,与“伤不起”,“Hold不住”等词汇气质相通——只是这个词,字面实在不雅。
而如何向孩子解释,或者说向孩子解释还是不解释,一则属教育范畴。解释吧,很为难,你要回答“吊丝”的本义与引申义,要解释它的传播过程,还要顺带解释“2B青年”、“苦B”、“高富帅”一串“专业”词汇;不解释吧,也很为难,报纸上登,网络上也会登,学校会出现,今天出现了“吊丝”,明天还有“黑木耳”……
家长不是仅仅给出正确答案即可,而是与孩子共同探讨——这样的词汇,本无正解。字面意义,引申意义,社会学意义,你知道多少,告诉他多少,你不知道的,告诉他可以在哪些可以信任的资讯上去查找。不要以为他们太小不懂,告诉他们,他们以后会懂。而且,告诉他们,他们会慢慢发展出自我过滤的能力。不要怕涉及粗鄙的东西,粗鄙的东西就在他们周围,只需要告诉他们真相即可。
我们不能改变的是,如今的孩子已经处于一个网络时代,他们成年后的童年记忆,有一部分就将是这些红极一时又迅速冷却的网络流行文化。在网络中自我生长的能力,也将是这一代孩子的成长必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