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24中2025年寒假防范电信诈骗提示

来源:政教处 作者:常远 发布时间:2025-01-20 11:19:04 浏览次数: 字号:A-A+

 

寒假,警惕这些诈骗套路

 

       近日,一演员被拐骗事件引发关注。寒假将至,一些诈骗分子蠢蠢欲动,对中小学生“看客下菜”。我们根据学生被骗情况,搜集整理了与中小学生中密切相关诈骗套路,提醒大家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一、网络追星诈骗。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带有某“明星”QQ号、某“明星群”QQ号等信息,通过冒充“明星”、“律师”等特定身份,诱导未成年人进入“明星群”或添加“明星”QQ号,后假装成该明星的律师,以怀疑学生泄露明星QQ号、隐私等为由,要求学生配合“调查”,威胁、恐吓未成年人获取家长手机,扫码转账实施诈骗。

        二、游戏交易诈骗。诈骗分子通常会在游戏内、游戏论坛等发布虚假信息,声称免费或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珍贵的游戏道具、高等级账号、游戏皮肤等。要求先付款,一旦付款,骗子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制作一些看似正规的游戏交易平台,以各种理由要求你缴纳保证金、手续费、激活费等。支付了这些费用后,切断联系。

       三、冒充公检法诈骗。大多数师生对公检法机关办案流程不熟悉,犯罪分子借机实施诈骗。公检法机关不会线上全流程侦查办案,更不会在网上出示逮捕证、拘留证,如果遇到此类情形,可拨打110或96110进行查证核实。凡是遇到公检法机关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

       四、虚假购物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网页、短信、电话等渠道发布商品广告信息,通常以高质低价、盲盒购买、0元购物,或以加缴关税、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为诱饵,诱导受害人与其联系,待受害人购物付款后,将受害人拉黑,从而实施诈骗。

       五、刷单返利诈骗。刷单诈骗是最为高发的诈骗类型,如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兼职广告,或以免费礼物等诱导对受害人实施诈骗。但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刷单诈骗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基本套路是不变的。同时,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没有任何保障,一定不要参与。

       六、避免成为电诈“工具人”。非法买卖、出租出借、假冒他人身份或虚构代理关系开立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帮助诈骗分子架设呼叫转接设备、转移涉诈资金等行为都是违法犯罪,提醒师生切勿参与。

       关注和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既要避免自己成为受害者,也要避免自己因法律意识淡薄成为犯罪的帮凶甚至成为罪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