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的艺术

来源:政教处 作者:张新红 发布时间:2016-04-26 07:27:50 浏览次数: 字号:A-A+

             班主任管理的艺术

—— 惩罚的必要性

2015级 7班        张新红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成立的。阿里巴巴上市时,马云的励志话语在网络疯传:“任何团队的核心骨干,都必须学会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和团队一起获得胜利。成功,只有一个定义,就是对结果负责。如果你靠别人的鼓励才能发光,你最多算个灯泡。我们必须成为发动机,去影响其他人发光,那么你自然就是核心” !话虽残酷,但也能够提醒我们: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一个人想要谋得一席之地,靠得不是别人的鼓励,而是自身的内在韧性、抗压力和综合实力。这让我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方式有了新的思考和调整,因为我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竞争的建设者而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所以通过适时适度适人的惩罚让学生学会承担,成为我当前班主任工作必做的一个环节。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必要的惩罚将有助于学生在将来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在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我们学校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自律意识较差,犯点错误在所难免。但犯了错不及时帮助、矫治,就会滑向错误的泥潭。惩罚对这种错误行为起着修剪的作用。同时,我清醒地认识到,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育人,也可以毁人。”要使用好这把双刃剑,使其真正达到教育和挽救学生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对惩罚的使用既要讲究策略,更要讲究惩罚的艺术性。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矫治学生的缺点错误,而不能打击,甚至是伤害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处罚时一定要心中有爱,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我们学校看,有些班主任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却深受学生爱戴,就是学生们体会到了老师心中的爱,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我教育学生的基石。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若能被老师的“情”“理”所打动,理解老师的苦心,自觉改正错误,当然要作为首选的教育方法。对某些学生,在实施惩罚时,也应先讲清道理,告诉孩子他的错在哪儿,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

在运用惩罚这种教育手段时,我特别注意“适时”、“适度”、“适人”。所谓“适时”,就是在发现孩子不良行为或思想苗头后要及时进行惩罚,过早或过晚的惩罚都将影响教育的效果。所谓“适度”,就是惩罚的程度应适宜,不应过重,但不能草率了事。所谓“适人”,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用不同的惩罚方式和力度。掌握了这三点,在实施处罚的过程中才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才不会出现师生的对立,才可能有较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现代教师,我们要遵循教育原则,惩罚和鼓励一样都是必要的教育手段,是彼此兼容而并非对立的,就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关键是必须有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完整教育,“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没有批评、惩罚、磨练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也决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也不可能培养出经得起风雨的国家建设者!

 

2016-3-17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