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快乐的追梦人(刘铮)
幸福快乐的追梦人
一支部 刘铮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是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可以说,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三尺讲台上度过的。在这里,我见证、目睹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成才。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追问自己:在我心底,是何时萌生了“做教师”的种子?是什么,让我一直坚定地追逐我的“教育梦”?
或许是来自家庭的影响;我的祖母赵梅贞“开封女师首届毕业高才生”。据郑县志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期,时任豫丰中心学校校长的赵梅贞担任“郑县妇女会” (即郑州,当时被称为郑县)的理事长,为郑县妇女放足运动做出过重要贡献。我的父亲,郑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离休之后,依然回学校辛勤工作到70多岁。
或许是来自启蒙老师的爱护;1983年,我在郑州七中上初中一年级,当时的历史老师是一位刚从河南大学毕业的新老师,风华正茂,英俊潇洒,颇受学生们的喜爱。对老师的仰慕之情,促使我在一次英语课上,第一次用英语表达了长大要当教师的梦想。
或许是来自同行的感召与激励;记得有一年夏天,郑州暴雨淹城。当我心急火燎、历经千辛万苦、浑身湿透、和路人拼车赶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但是当我走近班级,我吃惊地发现,我的同行,也是我的领导,时任校长张复兴正在替我上课。正是成千上万,无数个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夫妻教师李桂林及其妻子陆建芬那样用全身心点燃知识的火把,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的教师,为我树立了追寻梦想的榜样,不断激励、感召着我一路前行。
或许是来自家长的认可;一位藏区的牧民,这样形容身边的老师“他们就像月光,暗夜中带来光亮;他们就像酥油,只需一滴,就能涂满整个手掌。”朴实又诗意的语言,让人久久回味。
或许是来自社会的尊重;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儿童节,系着红领巾的胡总书记看望地震中的英雄老师,并和同学们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向老师敬少先队队礼;教师节,共和国温总理对免费师范生的深情凝望与殷殷寄语,这些都是对我们全体教师的激励与鞭策。
是的,就是这些,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感召着我。使我从懵懂无知到成熟自信。在追逐梦想的20年里,有辛劳、有付出、有委屈、有抱怨,但也有欢乐、有欣慰、有畅快、有赞美,我收获了成长也体验了幸福。我深切地感受到我的未来系着学校的未来;我的梦想依托着祖国的梦想。我与学校共发展,我与祖国共成长,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中,我就是——幸福快乐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