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STPS党员培训模式构想(常玉霞)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STPS党员教育培训模式构想
新世纪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着重强调了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等发展要点,要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关键。在党员培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同样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需要培训部门能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为目标,通过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灵活高效、充满活力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和效益。
一、传统党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形式单一。传统的培训模式基本以集中培训为主,主要采取坐在课堂里听讲座,缺乏互动、交流与实践,培训内容易遗忘。在当今大量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时代里,需要立体式、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以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率。
2、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的安排没有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没有深入一线了解党员的学习需求,大多是由组织方来拟定培训内容,很难和培训者产生共鸣,从而使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
3、培训评价没有持续性。传统的培训评价只局限于培训期间,培训一结束,培训者就很难与学员再进行沟通交流,无法了解学员回去以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教育实践的情况,造成双方的信息“中断”,同时也不能根据学员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不利于培训结束后的技术跟进指导和质量跟踪。
4、培训资料不足。传统的培训时间较短,在有限的培训期间,只能在课堂里提供有限的学习资源,这对于学员的持续学习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对于党员的专业提升,培训只能发挥引领作用,要改变观念学以致用必须依靠学员在岗位上去实践、反思、总结、完善,这就需要培训部门能及时为学员提供相关资源、解疑答惑。
5、培训缺乏个性化。传统的培训人数相对比较多,一般都是顾及到面上的培训,教学内容大多是普遍性的东西多,因此,很难能做到个别化的培训。但实际上,不同学校的发展情况是不同的,不同学校的培训需求更是差别很大。校长在岗位实践的阶段里,还会遇到更多的个性化的问题,而他们又不在培训班里,远在偏远的农村学校。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党员培训模式的优势
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培训,能有效丰富培训形式、内容、评价,是当前党员培训的大趋势,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是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党员专业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1、开放性。包括学习资料、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的开放,更注重学员的思考性、实践性,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学员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能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教育服务。
2、高效性。一是可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可以根据自己岗位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学习相关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二是通过网络平台,可以破除时空、资源的限制,跨地域进行学习、交流,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三是可以通过网络链接更多的资源、开展更多的培训合作;可以从学员中挑选出优秀学员成为培训部门的兼职管理者,设置专门栏目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因为他们有更丰富、更直接的实践经验。
3、持续性。信息高速公路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党员只有不断地洗脑、充电,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节奏,适应迅速变化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学习者的需求、当地教育改革情况,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前沿的理论,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网络来实现的。
4、共享性。利用网络,一是分享资源,为学员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二是分享思想,让学员之间、学员和老师之间打破时空进行对话,及时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困惑,分享学习的成果和实践的经验。
综上所述,如果能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传统培训中,搭建网络平台,辅助传统的集中培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支持,会显著提高培训效率。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党员TPS培训模式构想
我在百度上搜索查询后了解到,已有“中国党员培训网、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各地市的教育信息网”等相关网络资源平台,内容多侧重于政治、理论、时事、新闻,在“教育前沿理论推介、学员互动、展示交流”等栏目的建设中尚待完善,有些内容还是几年前的。河南尚未有专门为党员培训开设的专业化的官方网页,在常规化培训中也很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近期,在参加了WIDE World在线课程、华师大教研员之家的学习培训后,对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干训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和构想。
(一)以人为本,构建STPS党员培训模式
现有的不少培训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很少考虑培训者的学习需求,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而在所有的培训中,集中培训的形式是不可或缺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内学习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是需要传承的。如何增强集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呢?我认为在培训中要体现四个原则:一是调查原则(Servey),即在培训前要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发送邮件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二是思考原则(Think),在课程讲授中,教授者要避免一言堂、满堂灌,要多关注学员的思维活动,多提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思考,有了思考的课堂才是学习的课堂。三是对话原则(Pair),在课堂中,适当给予学员话语权,将讲授和对话两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既不独霸课堂,也不放任自流。针对需要学员重点理解的观念、理论,适时组织学员在对话中加深理解,颠覆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四是分享原则(Shair),在课堂上关注学员的思考和对话,在课后就要关注学员如何将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这个环节需要通过网络平台来完成分享的过程,尤其在学员回到各自单位之后。在培训期间,可以组织研讨会、作业展示会来分享大家学习的成果。
(二)推进党员培训的信息化建设
迄今为止,我们河南、郑州还没有专门的官方的党员培训网站,可以依托河师大、河南教育学院、郑州师院等师范院校,借鉴中国党员培训网、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相关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统筹并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力量,发挥网络的跨时空性,逐步实现资源、成果的共享,学员、教师间的对话,推进干部培训的信息化建设。
1、开辟、丰富专门网页。以师范院校为依托,开通“河南省党员STPS培训网”,设立资源部、讨论区、博客、在线课程(将集中培训中的精品课程录成光盘放在网上可以随时点击观看)、专家答疑、作业展示等共享栏目,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注重课程资源的权威性、理论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让学员即可以了解到前沿理论、聆听专家的在线讲座,又可以相互借鉴经验、解疑答惑。
2.学习借鉴权威网站的成功经验。争取以中国党员培训网为权威依托,以河南党员培训网为中心,扩展到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干训网,形成网络覆盖,相互学习相互提供技术支持,以满足广大党员的素质提升要求。
3、开发网络课程,丰富教学资源库。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座谈等方法充分了解基层党员的培训需求,依托高校按照培训需求分期分批开发党员培训课程与教材,并刻录成授课光盘可以点击观看。每次集中培训的资料,也以电子版的形式存储在资源库中,便于随时调用学习。
4、完善管理体系。每次培训按照不同的类型排好期次(如河南校长培训一期班),为每期培训班的学员编发用户名和密码,这样既方便管理,也可以让学员随时安全登陆干训网学习。后台管理可以采取聘请专兼职教练的方式,在固定时间登陆,对学员的博文、作业进行点评,和学员进行在线交流、解疑答惑。
5、与常规培训相互依托。这个网络平台建立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为常规培训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培训实效。例如培训期间的作业交流与评价、博文展示、主题讨论等,都可以在讲座后进行,充分利用培训时间学习更多的内容,在晚上消化吸收白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从而加深理解。如果没有这个平台,讲座一结束,思考即随之结束,等集中培训结束,听到的内容十之八九也还给老师了,因为在所有的学习方式中,听讲的效率是最低的,只能记住15%,而动手做的效率是最高的,可以达到80%。
6、使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面对几百名甚至更多的不同期次的学员,在网络上就构成了一个虚拟的开放的学校,需要一些网络管理人员,他们的培训、工作量、评价、使用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学员的作业批改、问题答复等问题都需要研究和探讨。
总之,进一步完善网络和资源建设,加强对STPS培训模式的探究,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党员培训工作有序、健康地发展,是党员提升素质、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 者: 常玉霞
单 位: 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